【战後,孙承宗接替了袁崇焕的责任,负责防守关宁锦防线,出关整饬松山丶锦州军务。很快就因为大凌河之败被罢官免职。】
评论区
“孙承宗和此时的辽东巡抚邱禾嘉不和,邱禾嘉主张主动出兵收复广宁,但孙承宗却认为应该防守关宁锦防线。邱禾嘉觉得孙承宗这是老了胆小怕事,对于辽东的战事,他手拿把抓!”
“之後,孙承宗病重,鉴于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和导致的惨败,他希望能告老还乡,将战事全权交给邱禾嘉。”
“因为这一人事任命,明朝廷上争执不休,崇祯最终还是偏向老成持重的孙承宗,不许他辞官。”
“为了进一步巩固关宁锦防线,孙承宗派祖大寿率关宁军抢修大凌河城。然而,由于邱禾嘉没有完全按照孙承宗的命令执行,导致大凌河城尚未完全修好,皇太极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崇祯四年,皇太极亲率五万八旗精锐攻打大凌河城!”
“祖大寿亲率一万四千馀人的马步军驻守在大凌河城,城中还有一万馀名民夫和百姓,总计三万人左右。”
“後金军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略,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沿着城墙四周挖掘壕沟,以重兵围困大凌河城,同时派兵扼守住通往锦州的所有通道。”
“为了救援大凌河,孙承宗前後三次组织援军,却都中了皇太极的围点打援之计,被後金军击败。”
“在围城的一百多天中,两军交战数十次。大凌河城内部署了大量的火炮,但缺乏後勤补给,粮食丶军械几乎消耗殆尽。”
“後金军最终拿下了大凌河城,守将祖大寿降清,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
“而孙承宗也因为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
……
【大凌河之战是後金势力发展的一道分水岭,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丶亦战亦款的成功战例。围城打援的战术也在之後的战争中成为清军的制胜法宝。】
【此後,明清之间发生了数次“入口之战”,皇太极绕过山海关,深入明朝内地,充分发挥了八旗部队机动性强丶善于野战的优势,兵分数路,烧杀抢掠!】
【崇祯七年,後金兵分四路向宣府丶大同进攻,北京再次戒严,後金军队在明朝境内肆虐五十多天,烧杀抢掠无数。】
【崇祯九年,後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当年六月,清军由武英郡王阿济格率领,通过独石口,抵达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
【而明朝的兵部尚书张凤翼丶宣大总督梁廷栋却按兵不动,不敢与清军交战。清军遍蹂畿内,攻略城堡,掠夺人畜十八万,生擒总兵巢丕昌。】
【崇祯十一年,皇太极令睿亲王多尔衮丶岳托等人率领清军分两路进入通州,到涿州後分为八道,一路沿着太行山,一路沿着运河,在山河之间六路并进!】
【明朝督师卢象升在钜鹿贾庄被清军包围,他英勇奋战,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
评论区
“卢象升也是明朝末年的名将,早期与洪承畴一起负责围剿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九战九捷,屡立战功,获得了“卢阎王”的称号,得到崇祯帝的赏识。”
“崇祯八年,他被委任为南直隶丶河南丶山东丶湖广丶四川丶山西丶陕西等地军务,时称“七省总理”!”
“之後,卢象升负责与清军的作战,他号召军士屯田,增强边防实力,甚至一度逼退清军。但因为与兵部尚书等朝臣政见不合,处处被掣肘,还被听信谗言的崇祯降职。”
“卢象升以身殉国後,依旧被崇祯误解批评,直到南明时期,才得到忠烈的谥号!”
“清代学者方苞锐评:明之亡,始于孙高阳(孙承宗)之退休,成于卢忠烈(卢象升)之死败,对卢象升的忠诚和牺牲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祯终于见到了能为自己所用的人:“便是负荆请罪,朕也要请回孙丶卢二位大人!”
【次年,清军攻下济南,德王一家被俘虏,全城被焚毁一空。清军在中原大地上肆虐五个月之久,转掠二千里,攻下七十馀座州县,俘获人口四十六万馀,金银百馀万两!】
【崇祯十五年,清军再次深入腹地,在阿巴泰率领下直入山东,连克三府丶十八州丶六十七县。俘获人口三十六万馀,牲畜五十五万头。而明朝将帅纷纷拥兵观望,无一人敢与清军交战……】
评论区
“入口之战不仅破坏了明朝的经济基础,还逐步摧毁了明朝抵抗後金的决心。”
“面对清军的入侵,崇祯帝非常忧虑,调兵遣将四处救火,却左支右绌,事倍功半……”
“时任明朝首辅的周延儒却在清军入侵时,提出找僧侣丶道士丶阴阳术士诵经念佛以退敌的荒谬建议。最终,他因谎报军情,被崇祯帝赐死。”
朱棣怒不可遏:“这不是靖康年间那个郭京吗?他怎麽做到首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