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别生气了。”
无论做没做错事,年少的李幼总是好声好气地哄着年少的孙珩行,如今还是这样。
可无论他们之间变成什么样,他仍然吃李幼这套。
冷漠的面容缓和下来,孙珩行握着没什么肉的细腰,蹙起眉头,不再计较刚才的事。
“陛下这么瘦弱,药都喝了吗?”
李幼呆呆地点头:“喝了。”
孙珩行见他吓懵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松开李幼的腰,拉开两人的距离,道:“陛下累了,回去歇着吧。”
“那喜宝——”
“暂且饶过他。”
李幼松了口气,发自内心朝他一笑:“谢谢孙大人。”
作者有话要说:
改错字。
朝廷见血(修)
喜宝保住了一条命,可也伤得不轻。
李幼过去看他时,他正昏迷着,趴在床上。露出的肌肤几乎血肉模糊,看着触目惊心。
树是自己栽的,罪却是喜宝担下的。于喜宝来说,属实是无妄之灾。
李幼叹了口气,默默在心中道了歉。随后他向新调来的太监嘱咐道:“好好照顾喜宝,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去太医署拿。”
等这事过去三日后,李幼温书时才反应过来一件事:孙珩行入宫做什么?来看他?
不可能。李幼很快否定了这个天真的念头。孙珩行鲜少入宫,一般入宫只为政事。
那日场面过于混乱,他竟忘了问。转念一想,无论什么政事,他只有点头的份。跟他说,只是走个流程,好名正言顺地施行。
想必自己惹他太过,这才没有提。
算了。
李幼翻过一页纸,继续看了下去。
今早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上死人了。
司隶校尉窦颖,正三品大臣。因在朝上反对孙珩行进行削藩一事,便被他以不忠君王,结交朋党,以下犯上的罪名当场诛杀。
据在场在的大臣描述,窦颖当时血溅三尺,死不瞑目,好些官员吓得直接晕了过去。
孙珩行没有压下自己杀了窦颖一事。于是早朝结束后,窦颖的死讯飞快传开。传至民间时,事情的内容多添了几个字——清正廉洁的窦颖被权臣孙珩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民间说法各说纷纭,但其核心都往一个方向走——孙珩行滥杀无辜。
有不平者欲上至官府前要说法,却吃了闭门羹。这一下子激起民愤,但也只是敢怒不敢动,天下谁人不知孙珩行是个凶神恶煞,夜止孩啼的“玉面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