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下阶自折樱桃花 > 109 挑明 ◇(第2页)

109 挑明 ◇(第2页)

褚策皱眉,显是对这任命极其不满。

岳子期提醒道:“三哥从不过问地方政务,今次也不宜多管,平乱有功,就回去领赏。管他谁当城令,不过笼络结交一时。管了,反而得罪人。”

明玉插言道:“我倒觉得这次应有动作。三哥亲身体察,已知此间弊病,为何还要袖手旁观?”

岳子期道:“你不明白,几个人选均是家父与程婴举荐,其中关系错综复杂,三哥掺和进去,另做推举,只会得罪两边人。”

“便是不掺和,难道国相与程婴就会感谢?”明玉反驳。

岳子期语塞,明玉又说:

“幽樊两地,本是出兵出粮的好地方,如今满目疮痍,就因为豪强与官吏勾结。若再派两地出身的官吏前来,利益千丝万缕,又是一番重蹈覆辙。不破不立,不如趁此时机,推举清廉身正的官吏,剪断其中关联。”

“你说的我也想过。”岳子期诚恳道:“但我终究以为,君侯已节制国北边关,再插手官吏任命,树大招风。何况君侯居肃陵,与朝中官员无甚交情,便是推举又能推举出什麽自己人?”

“这次不用自己人,用纯臣。”

岳子期计较利弊,擅以钱权笼络人心,真与他老父一样八面玲珑。明玉小有腹诽,却不好明说,只捡紧要的讲给褚策听。

“昔日除国推郡时,王相就遣纯臣秀士去州郡做监察丶郡守,五年一任,到期返京轮换。而那纯臣多是饱学之士,本忧国忧民,所任期短,与朝中官员和地方豪族无牵扯,只听命于天子。允阳未曾除国,是以对当年盛况少知。闵州七君子,晚风阁五贤,煌煌衆星前仆後继,才换了景帝皇权昌盛,休兵止戈。”

明玉说罢,三人都生感慨。七君五贤的事迹褚策丶岳子期也零星听过。

都是大师门生,仕途不顺,自请首批前往州郡,誓护国祚。但那第一批人,到了州郡,被明杀暗杀十不存一,可他们许是书读傻了,使文人意气,就是与豪强官僚斗得不肯罢手。最着名的是肖昶一门,兄死弟往,弟死了妹婿跟着上。直到州郡平定,景帝亲笔题了“一门四杰”,肖家寡妇才擡匾额回老家。

只是不知身在允阳的这辈秀士,可有前辈那样的意气与决心?

褚策思索一阵,喜笑道:“若这麽选人,我还真认识两个。方仪,孔嘉。子期以为如何?”

岳子期惊道:“不好,我听说方仪与徐和知来往过密,曾在保大公子褚荣的奏折上签过名,只怕往後两面三刀。”

褚策低眸,似是胸有成竹,却不多做解释,朝岳子期一笑。

“你先别说别人,看看这个。”他递过文瑜所写的名单。

岳子期落眼瞧得第一个名字,便沉下脸来——周元青,他的亲姑父。

“这次出头,必然引人注目。与其不温不火,不如干脆来个大的,将这枯藤毒蔓般的关系摧个干净,叫他们不死也伤,无力报复我。”褚策盯紧岳子期。

“这次就由你来搜罗幽樊城令贿赂监察丶私相包庇的实证,事先上报不上报,查到谁为止,你来决定,我不干涉。”

岳子期神色不安——

笑话!不干涉,却必定留了後手,等着查验他是不是忠心。

便躬身递回名单,“属下不才,手中事务繁多。只怕办不好此事,君侯还是另找人查吧。”

“不,就你。”褚策眼里略带寒意,“幽樊这场仗,多少人怀叵测居心插手。因一己私念,致白骨蔽野,这般姑息混乱,往後我不能忍。”

他举起手指在空中平画一个圈,朝对面二人说道:“记得。以後幽樊归我。这里,你们,也都得听我的。”

褚策无疑是决心清理异己,而这番动作,引起了阳城官场大震动。

岳翀刻意压制,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架不住实证一锤接一锤地来。

先是周元青等监察使涉及受贿与命案,再是一些幽樊出身的官员交相庇护,在家乡拥有大量不明田産。後来,就开始有别的官员参奏,说他们多年以来欺上瞒下,所言不实,选署不平,阿附所爱,勾结地方豪强,割损政令。

于是,这些官员罢黜的罢黜,谪贬的谪贬。褚铭重新考虑幽樊任命。程婴与岳翀都心怀不满。

岳翀私下进言:“肃陵侯此举,看似刚直不阿,实有私心,他推举的方仪丶孔嘉,表面看来素无交往,但他久居在外,与他们到底有无联络,大王与臣都不尽知晓。”

褚铭叹息道:“你想到,孤何尝想不到,但你看看他写的奏折,竟挑不出一点错处,占尽道理。”

褚铭还有一些感慨不能与岳翀说——

允阳是他的没错,但归根结底是祖业。褚策是他的亲生儿子,做一些于国有益的事,在情在理他都不应打压。尽管他还没有想好,究竟将允阳交给谁,但毫无疑问,从他手上传下去的,决不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允阳。

可他不甘心这样就被儿子牵着走,在褚策推举的人里只选用了孔嘉,又让岳翀再选一人,做了幽城城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