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398章 回国放松(第1页)

第398章 回国放松(第1页)

在劳动国际的告别会上,朱昭熙对全体工作人员说:"互助计划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私产,而是属于所有劳动人民的共同事业。无论谁在这个位置上,都要牢记为工人谋福利的初心。"

她特别提醒大家要警惕某些势力可能会利用现在的各种机会,试图改变劳动国际的性质。"有些人可能会以改革为名,行破坏之实。你们要擦亮眼睛,坚持原则,不能让他们得逞。"

会后,朱昭熙与几位核心成员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她将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并鼓励他们大胆工作,谨慎行事。

"记住,"临别时朱昭熙再次叮嘱,"劳动国际的力量来自于工人群众的支持。只要紧紧依靠工人,倾听他们的声音,维护他们的利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离开劳动国际在玄中城的分部时,朱昭熙没有惊动太多人。她只带着简单的行李,但心中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已经岁的她依旧觉得自己很年轻,即将离开玄中城,可是还有整个世界够她折腾,但她为劳工事业奋斗的决心从未改变。

在前往熙洲的轮船上,朱昭熙开始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她打算在熙洲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社区建设,同时保持与各地工人组织的联系,为劳动国际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她才有秦皇汉武一样的感慨,人生真的太短暂了,她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想去做,可是时间已经在她的脸上,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抵达熙洲的时候,正好是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虞国繁忙的码头,不远处红瓦白墙,整齐排列,每间宿舍都有窗户,阳光能直接照进去。宿舍旁边是学校和医院,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老人们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

李怡指着不远处的工厂:“陛下,那是咱们的拖拉机厂,已经开始生产小型农机了,不仅能满足熙洲的农业需求,还能支援其他国家的互助计划。旁边的纺织厂,工人都是从其他洲过来的,咱们给他们分了房子,还成立了托儿所,他们再也不用因为照顾孩子愁了。”

朱昭熙跟着李怡走进拖拉机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脸上带着笑容。见到朱昭熙,他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陛下昭熙同志,您来了!好久不见啊,您已经八年没回国了,欢迎回家!”

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虞国百姓早就打听好了朱昭熙回国的时间,整个虞国仿佛是过年了一样,把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沿街挂起来喜庆的装饰。

不少地方,或许是学生们的杰作,完全放下了封建时代的三纲五常,在尊敬她的同时,也愿意亲近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长辈,打着昭熙同志你好的标语,走到了朱昭熙的面前,仿佛是熟人一样和她打招呼,朱昭熙对此也不以为忤,反而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这个时候的她,不再是玄中城里那个掌控整个大明联邦,令人恐惧的人,而是虞国人民的一个家人、朋友。

朱昭熙在拖拉机厂车间里站定,任由工人们围过来。有人递上刚拧开的水壶,有人塞来一块还热着的麦饼,这些细碎的举动比任何仪式都让她觉得踏实。

她接过水壶抿了一口,温温的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麦香——这是虞国特有的井水味道,和玄中城的泉水截然不同。

“大家不用围着我,该干活的还得干活。”朱昭熙笑着把麦饼掰成小块,分给身边的年轻工人,“我这次回来不是来视察的,就是回家了,到处走走看看,看看我们劳动人民的建设成果。”

人群里的张师傅是车间里的老工人,八年前朱昭熙离开虞国时,他还是个刚进工厂的学徒。

如今他已经能独立操作三台机器,听到这话便接茬:“昭熙同志,您这话可不对。您回来,我们心里踏实。前阵子听人说您要从劳动国际离任,我们还担心呢,怕以后没人替咱们工人说话。”

这话一出,车间里的热闹劲儿淡了些。几个工人互相看了看,眼神里藏着担忧。朱昭熙心里清楚,他们怕的不只是她离任,更怕那些盯着互助计划的势力趁机反扑,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益又收回去。

她没急着解释,而是走到一台刚组装好的小型拖拉机旁,伸手摸了摸外壳:“这机器看着结实,故障率怎么样?”

负责质检的小王赶紧上前:“您放心,我们每台都试运转三个小时才出厂。不过有个问题——最近给蜀国农机厂供货,他们反馈说山地里用着费劲,有时候离合器会卡住。我们正想改改设计,就是没找到合适的工程师。”

“这事我记着。”朱昭熙点头,“劳动国际那边有几个从越国过来的老技师,擅长农机改造,我回头让他们联系你们。不过你们自己也得培养人,不能总靠外面支援。”

正说着,车间门口传来脚步声,李怡领着一个穿蓝布褂子的年轻人进来:“昭熙同志,这是集体农庄的小陈,他说有急事找您。”

小陈手里攥着个布包,额头上全是汗,见到朱昭熙就赶紧递过包:“昭熙同志,这是咱们农庄种的新麦种,您看看。今年咱们试种了两亩,比老品种产量高,就是抗倒伏不行,上个月刮大风,倒了一半。您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

朱昭熙接过布包,打开看了看里面的麦粒——颗粒饱满,颜色金黄,确实是好种子。她捏起一粒放在嘴里嚼了嚼,口感劲道:“这麦种是从哪来的?”

“是从乐洲换来的。”小陈擦了把汗,“乐洲那边说这是他们最好的品种,可到咱们这儿就不行了。合作社的老人们都急坏了,要是明年还这样,就白忙活了。”

“不是种子不好,是水土不一样。”朱昭熙把麦种放回布包,“乐洲地势平,咱们熙洲多丘陵,风大。得给麦种做驯化,先在小地块里试种,慢慢适应咱们这儿的气候。我记得农学院有个姓赵的教授,专门研究作物驯化,我下午带你们去找他。”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