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玄中城,天气开始转凉。劳动国际分部大楼的会议室里,正在召开关于下一批互助计划实施方案的讨论会。朱昭熙坐在会议桌的主位,面前摊开厚厚一沓文件资料。与会的有来自各成员国的代表,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有些微妙。
明国代表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墙上的日历。距离十月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细节没有逃过朱昭熙的眼睛。她注意到好几个代表今天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
会议进行到资金监管条款讨论时,扬国代表突然开口:"这些是太严格了?各国情况不同,应该留出一些灵活调整的空间。"
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很明显。朱昭熙放下手中的笔,平静地回应:"灵活调整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互助计划的核心是确保资金真正用在工业展上,而不是流入少数人的口袋。之前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
她指的是蜀国最初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当时因为监管不严,出现了挪用资金的情况,导致项目进度一度停滞。
洪州共和国的代表轻笑一声,语气带着几分敷衍:"您说得有理。不过政策总是要顺应时势的。等下个月,说不定会有更符合实际的新政策呢?"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宁国代表立即接话:"是啊,新人们自然会有新思路。我们还是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嘛。"
朱昭熙面不改色,将面前的方案往桌中央推了推:"今天的会议目的是把方案定下来。互助计划关系到各国工人的切身利益,不管以后是谁,那都要坚持这些。"
接下来的讨论变得有些艰难。每个条款的讨论都会遇到各种理由的拖延和质疑。朱昭熙不得不反复解释每条规定的必要性和依据。原本计划两小时的会议,拖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结束。
散会后,代表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朱昭熙留在会议室,看着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秘书进来收拾文件时,她突然问道:"你觉得他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反常?"
秘书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这或许就是人性吧。"
朱昭熙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回到办公室后,她立即拨通了永州分部的加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永州负责人略显疲惫的声音。
"我们这边已经联系上三个主要工厂的工会组织。工人们都表示愿意参与,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宣传材料和实际组织经验。"
朱昭熙一边接电话,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材料我会安排人连夜送过去。关于组织经验,建议先从建立互助小组开始,帮助工人解决实际困难,比如欠薪问题和工作安全保障。要让工人们明白,这些努力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权益。"
挂断电话后,朱昭熙翻开抽屉里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州的情况:武洲矿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正在罢工;乐洲佃农因地主加租而抗议;煦洲种植园工人缺乏基本医疗保障。每一条记录后面都标注着星星记号,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这时,秘书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这是他们提交的产业自主化申请。他们表示希望减少对互助计划的依赖,展本土产业。"
朱昭熙接过文件仔细翻阅。明国的申请理由是"建立独立的纺织技术体系",但她很清楚,明国的纺织资本家一直觊觎代国的棉花资源。所谓的"自主化",很可能只是为了摆脱劳动国际的监管,方便压低原料价格,剥削工人。
扬国的申请更加直白,要求将钢铁厂的监督权从劳动国际手中收回,理由是"保障国家工业安全"。然而就在上个月,扬国的钢铁厂主因为偷换劣质原料被监督员当场查处。
朱昭熙将文件放回桌上,语气坚定:"这些申请暂时压一压。回复他们,要想实现自主化,必须先达到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和安全保障要求。否则免谈。"
秘书记录下指示,正要离开,又被朱昭熙叫住:"另外,请李怡把熙洲的社会主义社区规划方案送过来。还有,安排一下下周去乐洲的行程,那边的佃农协会报告说地主开始强行收粮了,我需要亲自去看看情况。"
秘书离开后,朱昭熙继续处理文件。她注意到除了五大国外,还有几个小国也提交了类似申请。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有组织的行动。她立即召集了几个得力助手开会。
"最近各国突然提出自主化申请,背后肯定有人在推动。"朱昭熙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坚持原则,不能放松监管标准;另一方面也要理解各国希望自主展的愿望。"
她安排助手们分头行动:一组负责调查这些申请背后的推动力量;另一组开始研究如何在保持监管的前提下,给予各国更多自主权;还有一组专门负责与各国工会组织保持联系,了解基层工人的真实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朱昭熙格外忙碌。她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还要应对各国代表的各种试探。有些人明显在拖延时间,似乎都在等待十月的到来。
周五下午,朱昭熙突然接到乐洲佃农协会的紧急报告:当地地主雇佣武装人员强行收粮,与佃农生冲突,多人受伤。她立即调整行程,决定提前前往乐洲。
临行前,她特意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我离开期间,各部门按既定计划推进工作。不管生什么变化,互助计划的核心原则不能动摇:保障工人权益,促进工业展,加强各国合作。"
她特别嘱咐负责监管的部门:"最近可能会有人借机动摇监管体系,你们要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既定标准。遇到特殊情况立即向我报告。"
前往乐洲的列车上,朱昭熙继续处理文件。助手送来最新情报:已经查明,最近一系列"自主化"申请背后,确实有某些大资本家的影子。
朱昭熙沉思片刻,对助手说:"把这些情报整理成报告,等我从乐洲回来,要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同时加强和各国民间组织的联系,我们要听到真实的声音,而不是被少数人操纵的舆论。"
列车抵达乐洲时已是深夜,但车站外仍聚集着不少佃农代表。他们举着简单的标语,安静地等待着。看到朱昭熙下车,一位老农走上前来,激动地说:"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朱昭熙安抚着老农,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原来当地地主不仅强行收粮,还提高了地租,许多佃农辛苦一年,最后反而欠下了债务。
第二天一早,朱昭熙直接前往冲突现场考察。她看到田地里散落着打斗的痕迹,还有一些血迹。佃农们围着她,诉说自己的困境。
"我们不是不想交租,但是地租太高了,收成又不好,实在是交不起啊!"
"地主还雇了打手,谁敢反抗就打谁,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