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科的同事见到他,面带笑意道贺:“何科长,祝贺你!”尽管他们仍有些难以置信,但看到何裕柱年轻的身影,已确信无疑。
当天早些时候,研究所公告栏公布了十四科室成立及何裕柱任科长的消息。
何裕柱听到这个称呼先是一愣,随即平静接受,却毫无架子,还笑着与保卫科的同事们交谈。
保卫科的同事们现新任科长依旧平易近人,胆子也更大了些:“何科长,你们十四科今天肯定要在研究所扬名了。"
"可不是嘛,大家现在都跑去围观公告了。“一名同事指向人群方向。
布告栏前聚集了许多研究所的员工,他们看完内容后开始交头接耳。”何裕柱当上了科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四科以前这里都没有,专门为他设立的?"
"这待遇也太好了。"
"是啊,他今年才二十出头吧?"
众人议论纷纷,除了惊讶,也不乏羡慕之情。
研究所的大会议室里。
这是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宽敞空间,前排摆放着一个巨大的讲台,长木桌上整齐地放置着十一套座椅,每套座椅前都配备了一支黑色麦克风。
何裕柱一走进来,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仿佛电视剧里的画面突然变成了现实。"柱子,快来,到这边。”
张兰教授一眼就现了他,将他拉到了讲台后方。"张兰教授,这是……”
何裕柱虽已猜到几分,但仍忍不住问道。"厂长外出学习期间,今天我们召集大家开会,一方面总结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北方的技术经验。
当然,也是为了支持你负责的第十四科室。”
在研究所设立新科室并非易事,不是简单贴个公告就能实现的。
不说别的,单是人员配置,难道能让第十四科室只有何裕柱一人?
通常来说,新科室的负责人往往是资深研究员,这样既能保证权威性,也能吸引一批追随者,确保团队有足够的实力。
陈所长为帮助何裕柱,特意召集了一场会议。
会场很快坐满,众人期待着他的言。
不少人对讲台上的年轻面孔充满好奇。
陈兴业先分享了他在北方学习的经验,赢得一片掌声。
随后,他总结了一些适用于当下年代的理念,连何裕柱也从中受益匪浅。
当话题转到新成立的十四科室时,陈兴业宣布:“从今天起,我们研究所第十四科室正式成立,何裕柱同志将担任科长。”
此言一出,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虽然何裕柱年轻,但他之前的表现已让人刮目相看,实力得到了部分认可。
接着,陈兴业说明会议目的不仅是介绍经验技术,也是为十四科室招募人才。
但许多人对此持观望态度,担心跟一个年轻人合作是否能有所建树。
何裕柱神色平静,理解大家的顾虑。
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准备言。"科研工作不同于耕作,强调的是脚踏实地与创新求知。
十四科室成立之时,陈所长便确立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倾向于重工业及关键领域。
这是我国当前急需突破的重要环节。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年轻,但科研无先后,只要有实力,就能走在前列。
既然陈所长给予我这个机会,我也将此原则定为十四科室的规矩——有能力者绝不会被埋没。
今日诸位都在这里,我也无需隐瞒,已为科室确定个攻坚方向:无缝钢管项目。
我们不能白白利用研究所的资源,要研究就挑战最艰难的课题。
若有志同道合之人愿意接受挑战,十四科室热烈欢迎。”
何裕柱的话立刻引了现场热烈讨论。
大家都从事科研工作,对无缝钢管尤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