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二章逼宫赢了
令让太子在东宫闭门思过,朝政的事让代王与朝臣们处理。
皇后却在这个时候把李安宁叫去了承乾宫,“陛下已经决意让福荣和亲,本宫想知道,若是换了太子,他是否会爱护妹妹?”
“太子被陛下责罚时娘娘也在勤政殿,哪怕臣妾不说,您也知道答案。太子孝悌仁义,不赞同与武国议和,自然也就不会有和亲这等事情。”李安宁意识到了皇后态度的松动,压下心中对太子的担忧,决定再添一把火,她继续说道:“大文曾出过几位和亲的公主,无一例外都没有活过二十,娘娘,您想一想福荣才九岁,若是武国皇帝是个爱幼女的,只怕……”
只怕福荣公主没几年光景了。
如今的形势对于太子不利,皇帝虽然年迈,可他只要一日是帝王,一日是太子的父皇,就能掌握对太子的生杀大权。
皇帝倘若真有废太子的心思,她们的处境会很危险,李安宁急需任何一方的助力,包括皇后。
从前她便拉拢过皇后,但皇后并不表态,后面许是见太子行事有条理,便隐隐有靠拢之意。但这两位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女子始终不曾坐下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现在倒是可以了。
看来福荣公主是皇后的心头肉,皇帝一动她,皇后便要倒戈了。
“今日叫你来,有一件事要跟你说。”皇后把腰靠在抱枕上,殿中只剩下四个人,她与贞贵妃,以及南枝与思书。
“何事?”
“四月时,陛下晕倒了第二回,之后宣召了何哲文进勤政殿,后面还让何哲文拟旨,两份,一份藏在勤政殿的牌匾后面,一份被何哲文带走了。”皇后慢慢说道:“你可知那是甚么圣旨?如若太子有不轨逼宫之心,着废太子,改立十二皇子。”
李安宁脸色巨变,直视皇后,急忙问道:“娘娘如何得知?”
“当时勤政殿就三人,陈云海帮着给圣旨盖章,瞄到了这一句,放置圣旨亦是他做得。”皇后解释,毫无疑问,陈云海是皇后的人。
“太子被囚禁在东宫,如果何哲文拿着圣旨逼宫,也不是不可能。”皇后说,皇帝昏庸,下面的臣子们各有心思。与其帮太子上位,倒不如扶持幼帝,说不定能把持朝政专权弄权。这般大的诱惑在跟前,何哲文与一些乱臣贼子能不心动?
“眼下唯一的困境是不清楚何哲文把这事透露给了多少人,如果贸贸然把他弄死,只怕他还有后手,到时候反而被动。”李安宁很快冷静下来,寻找对策,她一开始是想把何哲文不声不响地弄死,但这样会激怒皇帝,也会让陈云海暴露。
但放任不管,又怕何哲文拉拢京城中的几位实权将领,进退两难。
“贞贵妃,本宫只问你一句话,太子的势力可否助他?”皇后问,“让福荣去和亲是皇帝的旨意,也唯有皇帝才能收回旨意。”
“臣妾想一想。”李安宁说,这些年太子也在暗中发展势力,尤其是近一两年,皇帝力不从心,太子的手便延伸到了各个地方。
“一个月后福荣就要动身了,本宫最多等一个月,这一个月内,陆家也会帮你们。”皇后说,陆家是清流世家,没有兵权,但读书人手里的笔杆子能定一个人的清名,死的能说成活的,太子要真的想要逼宫,为了身后名,便需要这些世家的支持。
对于陆家而言,皇后没有皇子,他们要为了荣华富贵,必须选一个皇子支持,在皇后的劝说下,暂时同意投靠太子。
老皇帝这样的身体状况,压根儿压不住大臣们另谋他主的心。
“还望贞贵妃能快些给个答复。”皇后的心焦没有浮现在面上,等贞贵妃急匆匆走后,她才
捂住心口,“思书,你说贞贵妃与太子有这个胆量麽?”
他们如今比的就是速度,谁能更快的掌控皇宫与京都,谁就是新帝。
但凡太子犹豫,亦或是退缩,只怕这新帝的位置就会落在十二皇子头上,一个尚且不能管事的皇帝帮不了她的福荣。
“娘娘别急,太子殿下有成算,而且您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咱们只能慢慢等着。”思书说。
五日后,承乾宫。
“娘娘,陛下下旨了。”
“甚麽旨意?”皇后快速地问。
“册封广春宫婉贵嫔为贵妃。”
“咣当”一声,皇后手里的玉如意掉在地上,发生了甚麽事?
伴随婉贵嫔升贵妃的消息,有信儿传来,有大臣上书弹劾太子结党营私,徇私舞弊,非储君所为。
南枝去东宫看太子时,太子正在练字,“殿下。”
“姑姑。”太子放下紫毫笔,用帕子擦了擦手,随后说道:“何哲文按捺不住了,父皇当真是不明智。”
“陛下年老体弱,臣子却还身强力壮,主弱臣强,乃祸端之兆。”南枝回答,皇帝会不清楚那封圣旨带来的影响麽?他肯定知道,可他还是那样做了,宁愿朝堂乱了也不愿意给太子上位的机会。
“孤的人已经查清楚了,何哲文接下来会弹劾孤蓄意谋反,之后他会拿出圣旨,拥立十二皇子。”太子看起来完全不慌张,“南枝姑姑,你回去告诉母妃与母后,让她们不要慌,管好后宫就行了。”
“其余的,一切有孤。”
南枝安心,太子自小不需要她与李安宁操心,成为了太子之后更是了,想了想,她说道:“还有一事,乔雪平那里的玉米苗培养出来了,一些新作物也正在培育中,但是还没有成果。”
当初乔雪平出海,南枝就曾给过他提议,去寻找一些种子带回来,譬如玉米苗,就是三年前他行商时跟当地人买到的,她一眼瞧出来是玉米,便给它起了名字,又让乔雪平寻农田种植。
“孤记得他还带回来一种红薯?与我们这里的大为不同,产量似乎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