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孟添他们愿意折腾,倒不至于会黄掉。
所以看到孟添后,他只问了孟添一个事,他对鹏城那边的情况了解。
加工厂一但拿下来,短期里可能他和老婆还能帮着使使劲,只要他们提供的鸭绒过关,这边几家制衣厂要点货不是不能操作。
问题是长期。
人脉关系这种东西用一次少一次,做生意要长久,还得靠自己。
孟添对鹏城了解吗
他也没去过那边,当然不了解。
只是在火车站听几个老乡吹了一晚上的牛算什么了解。
他也没哄人,如实说了,不过他也说了自己的一点优势。
他会一点英语。
孟添爸孟广瑞是村里的第一个中专生,孟添的奶奶是早年逃战乱投奔远亲,从城里躲到的盘山村,原来她在洋学校上过学,会俄语和英语,受她影响,孟广瑞的英语俄文都特别好。
孟添小的高考还没恢复,孟广德却已经在为儿子铺路,想他以后能够进外事部门发展,所以孟添五六岁的时候,就在悄悄教他学俄语英语。
后来他出事,孟添想他的时候就翻看他留给他的笔记,他为了生活什么学业成绩都丢下了,英语却没丢下。
他上电大,偶尔也会去旁听英语课,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角。
只是后来林志升出事,林显把家底败落了,连带他的钱也掏空了,他缺钱,才减少了去电大上课,但学过的东西却没有丢。
那个展会听说外国人很多,总需要交流,这也算他的一个小优势。
这哪里算小优势,分明是很大的优势了。
林显姑姑在制衣厂上班,他们制衣厂每年都能上面给的名额去鹏城那边参加展会,平时制衣厂看着好像会英语没什么了不起,毕竟厂里的老缝纫师打版师地位高多了。
但到了需要参加展会那几天,厂子里会英语的可就显眼了。
之前有有一次,厂里会英语的小姑娘生病请假了,给他们厂长急得团团转,最后去大学里临时花大价钱找了个学生跟他们去的鹏城。
孟添只要会英语,她就能找个由头把他塞进今年四月的春季展会去,到时候他去认识些服装厂的人,或者外国人不是很容易?
总比他一个人在展会外面蹲着碰运气要好。
林显姑姑之前就听哥哥林志升提过孟添这个人,知道他救过林志升,也救过林显,对他印象本来就好,一番谈话下来更感觉满意,当下她悄悄捣了捣丈夫胳膊。
林显姑父也就同意下来,答应愿意出面说和买加工厂的事。
林显当场乐得咧开了嘴,和他姑父说了好一番拍马屁的奉承话,从他姑家出来,更等不及的想赶紧找到孟广德把事情定下来。
所以晚上在饭桌上,哪怕孟添烧了一大桌子菜,他也没顾上吃,给孟广德倒完酒就开始说事,一口一个二叔叫得比孟添顾若还亲切。
实际孟添在去喊二叔来吃饭的时候就先找他说了要买加工厂的事,也说了对他收进来的一批鸭毛打算。
孟广德有些意外孟添能想到这上面去,他这几年在外面跑,时常和羽绒厂那边打交道,知道的信息只会比孟添更多,孟添不提,他想不到上面去,孟添一说,他当下就心动了,觉得这事有搞头。
原本他还打算把最后一点鸭毛淘洗出来,也没弄了,让孟添仔细和他说说他的计划。
孟添中午去过一趟羽绒厂,又去过一趟林显姑姑家,原来脑子里萌生的计划已经越来越清晰,和孟广德说起来更细致,还有了一些具体数据做支撑,也更有说服力。
听得孟广德都有些按捺不住,恨不得现在跑去加工厂看看,然后把事情定下来。
林显说起来,他表面没什么变化,心里却是连连点头,最后他端起碗喝下一口酒说道:“买加工厂我没意见,去联系那群老乡他们也没问题,就一点,你们买那个加工厂缺的缺口,我来补。”
“以后加工厂的收毛,清理,粗疏这些我来负责,你们两就负责给厂子里拉单子进来,再另外的,等以后加工厂起来了,你们还打算发展其他项目,也都可以。”
孟广德的意思是,他要参股进来。
他知道想把加工厂买下来,包括前期想运营起来都离不开林显姑姑姑父帮忙,他也不多要,只要三层。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本身要把加工厂运转起来,孟广德就是里面不可或缺的部分。
林显孟添在鸭毛和梳毛这块的了解外行,今后收毛加工这块也离不开他,之前林显就表过态,这里面有他一份。
如今他还愿意帮忙补买加工厂的缺口,林显更是求之不得,当场同意下来。
买加工厂的主意是孟添出的,今后他们厂子里的决策运营大半还是孟添拿主意,去鹏城那边多半也要他去,还有他们加工厂办起来了,工地这边也不打算就这么丢了,许多事情和担子还是在孟添身上,三个人一致商量好,加工厂孟添占四层,孟广德和林显占三层。
孟添是主要决策人,负责总的方向把控,孟广德管厂子里的收毛加工,林显负责余暨和以后鹏城那边的销售,以及各方关系维护。
这样分工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恰当的,最后大家端起酒杯碰了一个,事情就算定下来。
事情定下,林显和孟广德都是急性子,第二天两人拖着孟添上加工厂去转了一圈,下午林显就把他姑父喊来几人一起去了村委。
有林显姑父在,村委那边也没借机为难提要求,原来他们内部开会定的什么价,最终就什么价给的他们。
花两万三买下个羽绒
加工厂,林显把身上孟添才给他的五千拿了出来,剩下的一万八由孟广德去取的钱回来给的村委。
孟广德这些年在外面,除了害内伤病那两年花了不少钱,平时都省吃俭用,除开给李巧银寄回去的,自己还私下里攒下了两万多块。
钱掏出去,第二天中午过,去和村委那边把手续一办,几个章子一敲,加工厂的产权从此就是他们的了。
就此,几个人在余暨柳条村这个地方也算有产业的人了。
林显从小在这边长大,对这事感触不算深,孟广德孟添却在拿到加工厂的产权证那一刻,盯着手里的产权证好一会儿。
尤其是孟广德,他二十八岁以前一直在大哥的庇护和照顾下生活,不到林显那公子哥地步,但也差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