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的街道巷子多,但布局规整,横平竖直,如同棋盘。
即使对这里不熟悉,长夏也不至于走得晕头转向。
裴曜用板车拉着大小扫帚、簸箕、铁锹,两桶水、几块抹布以及鸡毛掸子等东西。
长夏跟在他旁边,和孟师父一起来到兰华街。
街尾有几间门面,最大的一家是供饭食的茶馆子。
茶馆门窗大开,从外面一眼就能看见里头的布置,酒坛子少,陈列出来的茶坛有许多。
一股茶香飘出来,轻轻袅袅,煞是好闻。
里头还有说书的。
长夏听见那人抑扬顿挫的声音,看了进去。
芙阳镇上也有说书人,但听书要交茶钱,乡下人哪有这种闲情逸致,顶多路过的时候在门口听一耳朵。
说书人的位子一般都离门口远,在外头是听不真切的。
因此长夏看一眼,没有停顿,抬脚又往前走。
不想孟叔礼在前面停了下来。
茶馆旁边是一家香烛铺子,门口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夫郎,正在扎纸马。
看见孟老头,他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一会儿,才笑道:“是老孟啊,今儿怎么有工夫过来?”
孟叔礼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说道:“带徒弟过来拾掇拾掇。”
徒弟?
老夫郎目光往上移,落在高高大大的少年人身上,口中“哎呦”一声,说道:“年轻人,长得可真高。”
孟叔礼又道:“这是你任家阿公。”
“阿公。”裴曜不气不怒时,眼睛天生带几分温和。
长夏在一旁也喊了声阿公。
任老夫郎见他俩模样一个比一个俊俏,只觉眼前都是亮的,笑眯眯应了一声。
香烛铺子不大,一眼望去是窄长型,各种纸扎、纸钱堆积,香烛香炉也十分多。
长夏一过来,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烛味道。
香烛铺子旁边的门面,门板看起来宽一点,或许里面也宽敞。
孟叔礼用钥匙开锁,可能是许久没开过,费了一会儿劲才打开。
门板一推,有细细灰尘扬起。
长夏抬手扇了扇面前的灰,一转头看见裴曜皱着眉,他悄悄拉了下裴曜衣袖。
裴曜会意,没说什么,跟着孟叔礼往铺子里走。
铺子果然和长夏想的一样,比香烛铺宽敞一点,但这两间铺子,加起来都不如茶馆大。
铺子前面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左侧的墙上开了一扇窗户,窗纸破破烂烂。
地上有一些泥块和小石子。
孟叔礼踢一脚,说:“准是哪家小孩丢进来的。”
长夏一进来,觉得里头灰大难闻,便打开了窗户。
裴曜拉着板车进来,见二门后面还有延伸,问道:“后头是什么?”
孟叔礼往里头走,说:“两间小屋子。”
长夏眼中有着好奇。
二门在正中,让他想起了廖记玩器店,不过廖记的二门挂了帘子,掀开才能看见里头。
他跟着进去,后头的布局同样简单,中间是过道,两边各有一间小屋,再往后,就是一小片院子。
没有后门,高高的院墙挡住了去路。
裴曜见后院的两个晾衣木架垮塌腐朽了,其中一根烂木头上竟然长了些灰白颜色的伞蘑。
他弯腰看了眼,和山上常捡的野蘑不大一样,不知是什么,干脆踢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