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这才想通,再不理会那一点闲言碎语。
太阳很不错,光线亮堂堂的。
收拾完猪圈,长夏洗了手,又跟着大人织布、纺线。
等到裴曜和裴灶安回来,陈知手中又多一笔进项。
猪秤了一百八十二斤,卖了两千一百八十四文,也就是二两一钱并八十四个铜板。
肉价其实说不准,有时候刚卖,没过多久就涨一文两文,百八十斤的猪,涨一文也能多赚一百多文。
不过已经卖了,裴家人都不去想,顶多听一听,明年或许可以迟点卖。
和何首乌这样的值钱药材不同。
猪价、鸡鸭以及米面粮价,事关民生,朝廷向来有平抑物价的举措,为的是百姓吃得起,买卖的价钱自然不会太高。
裴曜来回拉车,太阳好,身上出了汗,再加上衣服穿了几天了,他干脆换了一身。
长夏见还早,干脆烧了锅热水,等水热了,和凉水兑一兑,就把衣裳给他洗了。
家里柴火足够,天一冷,陈知便叮嘱长夏,洗衣裳还是烧些热水,省得手上又长冻疮,又不是烧不起这几根柴。
陈知回屋放钱了。
裴曜走进灶房,说:“多烧点,我正好洗头发。”
“嗯。”长夏应一声,又道:“添的水多,足够。”
高挑少年星眸含笑,忍不住说:“六两了,加上阿爹手里攒下的,就算成亲花十二两,还有几两的剩余。”
不大办的话,也花不了十二两。
提起亲事,长夏不像裴曜那么直言快语,随时随地都能说起来,一点不见害臊。
裴曜又说:“我手里有一两左右,这回阿爹多了六两,这一两应该不用交,以后你想买什么就有钱,不用跟阿爹要。”
见长夏没吭声,他没好气问道:“听见没?”
长夏只好木愣愣点头。
家里大事小事都有阿爹做主,阿爹不在还有阿奶,他自己很少花太多的钱,在家吃喝都不愁,总觉得藏私房钱不是很妥当。
几个铜板也罢了,裴曜手里的一两,算是大钱了。
裴曜有点气他的呆,不过想起一下子多了六两,还是很高兴。
不等两人再说什么,外面陈知就喊了。
“裴曜,把狗拴起来,省得乱跑。”
“知道了阿爹。”裴曜应一声,转身就出去了。
白狗还没溜出家门,就被一声熟悉的口哨叫住,它下意识回头。
听到裴曜喊它回院里,顿在原地似乎有点不情愿,尾巴都耷拉下去。
“回来!”陈知进柴房前喊了一声。
白狗只好跑回来,垂头丧气被拴在院子里。
裴曜拍拍狗头,又挼一把毛绒绒的狗耳朵。
夏天还好,如今天冷了,狗毛越发厚实,瞧着肉乎乎的,在外面乱跑被捉走的话,很难找回来。
前两年冬天,村里就有狗被药了偷走,没找回来,多半进了别人肚子里。
等夜里关上院门,再把狗放开,看家会更灵活些,也省得拘着它了。
老黄狗和白狗的活泼不同,已经不爱出门了,总是趴在太阳底下打盹歇息,因此裴曜没栓它。
·
杨家热闹起来,里里外外忙了好几天。
陈知和赵琴交好,两家又是近邻,这几天一直在帮忙。
吉日的前一天,杨家从大门到屋子,各种囍字、红布都张贴好了,到处都洋溢着喜气。
下午,长夏和王小蝉一同进了杨小桃屋子。
杨小桃正和亲戚家的姐姐弟弟说话,见他俩进来,连忙让坐上炕,又给倒茶又给抓果子。
她亲戚见有人来,看年纪是同龄人,想着会有话要说,便笑着出去了。
长夏和王小蝉将送的东西拿出来,都是绣好的红色新手帕。
杨小桃面色红润,显然是高兴的,接过帕子一看,笑容越发灿烂。
三人聊了聊嫁妆、明日要什么时辰起来梳洗,以及李升家中托媒人传的话,都是跟成亲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