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哪敢让人喂。
闷闷现在都自己用筷子吃饭了,自己还没读书读到连吃饭都要人喂的地步。
如果这样,那读书岂不是白读了。
家里的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余令往上托举着。
在全家人爱的关注下,余令觉得压力像山一样大。
老爹又忙碌了起来。
不得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余令很想把山里的皮货药草光明正大的搞出来,只是想,却苦于没有法子。
老爹也想,他想搞钱。
他已经想出来了法子。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家里这么多人,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那真的是在坐吃山空。
余令能吃,如意、小肥也正是长力气的时候,这两个更能吃。
刘玖虽然文雅些,但每次吃完饭也是意犹未尽,他们吃完饭,碗都不用洗。
家里还有只狗,回来之后它是唯一一个瘦了的生物。
这么多张嘴,最多一年就能把家吃穷。
所以……
这几日老爹正在子午集看铺子,准备重操旧业搞一个收购布匹,贩卖布匹的店铺。
也顺带着收购一些山货。
掌柜的人他都选好了。
刘玖就是掌柜,这几日老爹正带着他,跟他讲生意场上的一些行话。
刘玖学的很仔细,他太想当掌柜了。
在京城的时候就想。
可在京城别人怎么会看的上他,杂工做起,做的好再当伙计,伙计当的好再当学徒。
这一套没有具体时间,全靠大掌柜的心情。
少的做三年,长的一辈子还是一个
;杂工。
都这么难了还有人抢着上,被选上就意味着能有口饭吃。
余员外这么做就是看中了山里的山货,他准备把山里的货物变现。
他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他就是心疼来财。
一旦铺子选好,一旦开始收取各种皮货。
那生活在山里的二伯那群人手里的东西就有了一个光明正大销路。
用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做遮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如此一来山里的那批货就洗白了,谁知道真假呢。
就算衙门查起来,除非他们把所有卖山货的都抓起来。
余令很感谢老天给了自己这么好的一个爹。
若没有一个大人在后面招呼着,默默的给自己铺路,替自己的衣食住行操劳。
哪怕现在是明初的盛世,政治清明……
余令也觉得自己就只能当一个平凡人。
一个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的平凡人罢了!
被爱包裹着的余令知道老爹最希望看到的什么。
读书更加的刻苦了……
背,背,背……
先把区分普通人和读书人的分界线,童子试考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