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 第169章 君臣共垄话农桑(第1页)

第169章 君臣共垄话农桑(第1页)

回到京城后,陆锦棠立刻把供词和证据交给了陛下。

陛下震怒,当即下旨,将定王打入天牢,彻查定王党羽。

朝堂上一片哗然,其他亲王见定王倒台,更是战战兢兢,连忙上书请罪,主动削减府兵和开支,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动。

农桑寺的稻种失而复得,试验田被破坏的早稻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却也不影响整体的收成。

早熟晚稻收割后,产量比预期的还要高,陛下龙颜大悦,下旨表彰了杨明汐和农桑寺的官员,还提拔杨明汐为“农桑郡主”,允许她参与朝堂议事。

消息传开,京城的百姓都拍手称快,杨明汐的名字,也成了南陵国百姓口中的“农桑仙子”。

定王倒台后,南陵国的朝堂终于稳定下来。

西越国按照杨明汐的方法,成功种植了两季稻,派使者送来大量的丝绸和珠宝,感谢南陵的帮助。

东明国见定王被抓,南陵与西越交好,不敢再轻举妄动,主动派使者来南陵,请求议和。

北启国也与南陵达成了友好协议,两国互通贸易,边境一片和平。

农桑寺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两季稻在南陵的多个府城推广开来,百姓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杨明汐也越来越忙,时常要去各地考察农桑情况,偶尔回京城,也会被陛下召去议事。

杨明汐依旧负责农桑之事,陆锦棠则继续守护着南陵的边境。两人虽然偶尔会因工作分开,却总是相互牵挂,相互支持。

杨明汐在推广农桑时遇到困难,陆锦棠会帮她分析局势,出谋划策;陆锦棠在边境遇到麻烦,杨明汐会为他准备衣物药品,盼他平安归来。

这年秋收,南陵国的两季稻获得了大丰收,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西越、北启的使者来京城祝贺,东明国也派使者送来贺礼,表达了友好之意。

杨明汐站在试验田上,看着金黄的稻穗,身边站着陆锦棠。

她忽然想起萧承煜倒台的那一日,京城笼罩在一片紧张之中,谁也不知道南陵的未来会怎样。可如今,风定南陵,国泰民安,这一切,都是靠无数人的努力和深思熟虑换来的。

“在想什么?”陆锦棠握住她的手,轻声问道。

“在想,我们能有今天的安稳生活,真好。”杨明汐笑着说,“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让南陵变得更好。”

陆锦棠点头,握紧她的手:“好,我们一起。”

夕阳下,两人的身影依偎在一起,远处的京城灯火渐起,一片祥和。南陵国的未来,正如这秋日的稻田,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

初春的风还带着几分隆冬的余寒,却已吹软了京城外籍田的泥土。田埂边的柳枝刚抽芽,嫩黄的芽尖沾着晨露,空气里满是湿润的土腥气——这是南陵国封印前的最后一日,也是籍田政策搁置半载后,君臣共耕的日子。

此前半年,杨明汐与陆锦棠追剿萧承煜残部,从西北荒漠追到江南水乡,直到年末才将最后一股逆党收押;而萧承煦则趁势敲定了与东陵的和议、北启的互市,西越更是派了农匠来南陵学习晚稻种植,对外之事尘埃落定。

眼瞅着惊蛰已过,春分将近,再不翻田育苗,明年的春耕就要误了,萧承煦下了死令:封印日,京中所有在编官员,皆至籍田劳作,无一人例外。

天刚蒙蒙亮,籍田边的农具棚就热闹起来。

粗布短打、竹编斗笠堆了半棚,往日里穿惯了锦袍玉带的官员们,此刻正手忙脚乱地换衣服——有的把裤脚扎得歪歪扭扭,有的斗笠戴反了还浑然不觉,还有人偷偷往靴子里塞棉垫,生怕泥土渗进去。

“杨大人,陆大人,你们来得早!”户部尚书周衍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老人家头花白,穿着一身半旧的粗布衫,手里攥着个小锄头,走路都得扶着田埂。

杨明汐刚把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线条利落的手腕,闻言回头笑了笑:“周大人身子骨还这么硬朗,倒是我们该向您学。”

她身后的陆锦棠正弯腰检查竹筐里的秧苗,闻言直起身,手里捏着一株嫩秧:“周大人,您看这秧苗,根须白、叶尖绿,是去年试验田留的种,成活率高。”

周衍凑过去看了看,点头叹道:“老夫管了一辈子粮赋,只在账册上见过年成好坏,今日才算真摸到这‘粮本’了。”

周衍在户部待了一辈子,经历了很多户部尚书的倒台,他依然我行我素,不同流合污,本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间,萧承煦见其身体还算硬朗,连升四级提为户部尚书。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萧承煦的明黄色身影出现在田埂尽头。他没穿龙袍,只着一身玄色粗布短打,腰间系着宽布带,手里拎着一把崭新的锄头,身后跟着两个侍卫,却没让他们近身——他早说了,今日无君臣,只有耕者。

“陛下!”官员们连忙躬身行礼,萧承煦摆了摆手,目光扫过整片籍田:“都别拘礼了,地里的活计不等人。朕的两亩田在那边,你们各自找自己的垄,天黑前,得把这一垄的秧苗都插完。”

话音刚落,杨明汐与陆锦棠已率先走向最东边的两垄田。

陆锦棠拿起锄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腰时腰背绷得笔直,锄头尖对准泥土,手臂力一挖,竟稳稳翻起一块带潮气的土块。他动作不算快,却极稳,垄沟挖得深浅一致,边缘齐整,一看就是做过功课的——去年在西北追剿残部时,她见当地百姓春耕,特意问过老农翻田的诀窍。

杨明汐则端着竹筐,蹲在田垄边选秧苗。她手指轻巧,捏着秧苗根部轻轻一捋,就把沾在根须上的烂泥捋掉,然后在陆锦棠挖好的垄沟里,每隔五寸就插一株,插得又快又直。两人一个翻田、一个插苗,配合得默契,没一会儿就把身前的半垄田收拾得有模有样。

喜欢穿越后一直在种田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后一直在种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