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详细解释了从党校学到的"物质激励"理论,并结合厂里实际情况设计了具体方案。周厂长越听越感兴趣:"好主意!不过得先小范围试点就从你爸的车间开始吧,他威信高,好推行。"
回到家,林乔把方案又跟父亲讨论了一遍。林建国抽着烟听完,点点头:"理是这个理。不过奖励多少得仔细算,太多了其他车间眼红,太少了没效果。"
"爸说得对。"林乔认真记下,"我们可以先拿东欧订单的利润部分作为奖金来源,不影响国家计划"
第二天,林乔特意去车间看了看。工人们听说她要搞改革试点,既期待又怀疑。挡车工王大姐直言不讳:"林科长,不是不信你,但以前也搞过奖励,最后都不了了之"
"这次不一样。"林乔坚定地说,"方案经过科学测算,奖金直接从外贸利润出,不碰计划内资金。而且"她压低声音,"我已经请周厂长特批了五十斤花生油作为次奖励。"
"真的?"王大姐眼睛一亮,"那敢情好!"
回到党校,林乔更加用心地学习企业管理课程,每晚都给父亲写信,把新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具体建议。两周后,父亲回信了,字迹歪歪扭扭但透着兴奋:"额,质量还提高了!周厂长说全厂推广"
这个好消息让林乔在课堂上差点笑出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竟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着学习的深入,林乔的视野逐渐从单纯的采购工作扩展到整个工厂管理。她开始思考如何优化生产流程、如何调动工人积极性、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居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林乔,你进步真快!"苏梅翻看她的笔记,由衷赞叹,"这些流程图是你自己想的?"
"嗯,结合我们厂实际情况画的。"林乔有些不好意思,"可能不太专业"
"才不是!我们局长看了都说好!"苏梅神秘地说,"其实我是偷偷拿给他看的,他说你有实战经验,思路很接地气。"
学期过半时,党校组织了一场辩论赛,题目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林乔被选为反方主辩,主张"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充分挥市场调节作用"。
辩论台上,她结合工厂实际,侃侃而谈:"我们厂东欧订单的成功证明,在确保国家计划前提下,适当引入市场竞争和质量意识,不仅能创造更多外汇,还能倒逼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台下掌声雷动。评委之一的市经委副主任特意留下她:"林乔同志,你的观点很有见地。有时间可以来经委坐坐,我们正在研究企业改革试点。"
这个意外邀请让林乔受宠若惊。回到宿舍,她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写信告诉周厂长。苏梅在一旁看得直笑:"瞧你高兴的!知道那位副主任是谁吗?方处长的父亲的老部下!"
林乔一愣:"你怎么知道?"
"商业系统谁不知道方维舟啊。"苏梅眨眨眼,"他爷爷是方震山,父亲是省经委主任,家世显赫却从不张扬。听说他特别欣赏一个县级厂的女采购科长,原来就是你啊!"
林乔耳根热:"我们纯粹是工作关系"
"知道知道!"苏梅坏笑,"不过方处长确实眼光独到,你确实与众不同。"
这段对话让林乔辗转难眠。原来方维舟的背景如此显赫,难怪能轻易调动各种资源。而他对自己青眼有加,真的只是因为工作能力吗?
第二天上课,林乔特意提前到教室,想整理思绪。刚坐下,就听见前排两个同学在议论:"听说了吗?方维舟要调去国家计委了,前途无量啊!"
"真的?那他未婚妻怎么办?听说是个副省长的女儿"
林乔手中的笔突然掉在地上,出清脆的响声。那两人回头看了一眼,立刻噤声。她弯腰捡笔,心里莫名一阵闷——这是怎么了?方维舟有没有未婚妻,跟她有什么关系?
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听课,林乔把那些杂念抛到脑后。中午吃饭时,苏梅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别听那些人瞎说,方维舟根本没未婚妻,他爸倒是想撮合,但他本人明确拒绝了。"
林乔差点被饭呛到:"你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业局消息灵通嘛!"苏梅得意地说,"再说了,他要是真有主,能这么明目张胆地欣赏你?"
"都说了是工作关系!"林乔红着脸反驳,却忍不住想起方维舟送的茶具和书籍那些确实出了普通同事的界限。
周末回厂里时,林乔现"额奖励"试点已经推广到全厂,生产效率提高了o,工人收入增加,厂里利润也水涨船高。周厂长乐得合不拢嘴:"小林啊,你这党校没白上!王部长来调研时,专门表扬了我们厂的创新精神!"
更让林乔惊喜的是,父亲林建国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负责生产调度。"多亏了你那套管理办法,"父亲难得地露出笑容,"厂长说我有实战经验。"
看着父亲骄傲的样子,林乔比自己受表扬还高兴。这个老实巴交的老工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临走前,她特意去了趟供销社,用粮票给家里买了些白糖和腊肉。结账时,售货员突然问:"您是红星厂的林科长吧?我弟弟在你们厂,说您搞的那个奖励制度特别好!"
林乔一怔,随即微笑点头。不知不觉中,她的名字已经在普通工人中传开了。这种来自群众的认可,比任何领导的表扬都珍贵。
回到党校最后一个月,林乔全身心投入学习。她参与撰写的《县级工业企业改革初探》被选为优秀论文,将在结业典礼上宣读。苏梅羡慕地说:"这下你要出名了!听说省经委的领导要来听汇报呢!"
结业前一周,方维舟突然来党校调研。在校园小路上"偶遇"林乔时,他笑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巧啊,林同学。"
"方处长"林乔心跳加,"您怎么来了?"
"公务。"方维舟一本正经,但眼角带着笑,"顺便看看某个学生的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
原来他是专程来看她的!林乔耳根热,简要汇报了论文内容。方维舟听完,若有所思:"思路很好,不过提改革要把握分寸。现在大环境是鼓励创新,但具体到执行层面还会有阻力。"
这是肺腑之言。林乔感激地点点头:"我明白,先从我们厂做起,用事实说话。"
"对了,"临走时,方维舟像是突然想起,"下个月有个德国纺织代表团来省里考察,你们厂的防火工艺他们很感兴趣。有机会的话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快穿局女员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