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嫁到村里来的媳妇回娘家都被人指指点点完全没脸。
村里人怨声载道,但是人就是这么奇怪,他们不敢去怪强悍的罪魁祸,将矛头一致指向了把丑事揭露出去的受害者。
王老三一家把这事闹大了之后,除了扩大的影响,得罪了一堆人,事情并没有人来解决。
官老爷当八卦听听也就算了,因为没有状纸,衙门是不给受理的,办事程序不对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吏也把王老三一家恨上了,本来写状纸和收状纸这事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家人不讲规矩就想越过去,简直就是在想屁吃。
暗暗记住了这家人,以后哪怕这家人来花钱写状纸也得抻抻他们,以后但凡有点什么事要来官府办,统统给他们使点绊子。
不止如此,小吏还找人给牛家村的村长带话,你牛花村的村民给我们带来麻烦了,你要是不表示表示,衙门里的兄弟们可消不了气。
村长差点咬碎了腮帮子,本来平时去衙门办各种事,都是需要打点小吏的,不然什么事都得拖着不给办。
例如村民婚丧嫁娶的文书备案,还有田地房产买卖也需要到官府办契书,最基本的村民家添丁了上户总是要去官府的,就更别说每年的各种赋税、徭役,那可是都捏在官爷手里的。
现在倒好,王老三一家主动给人家递上把柄来敲自己竹杠。
村长自然不可能自己吃了这个哑巴亏,把这事跟村里说得上话的人都通了气。
大家意见非常统一,衙门的人是王老三一家得罪的,那这个钱就得他来出,没道理他王老三惹的事,村里给他擦屁股。
王老三一家天都要塌了,他们以为官府会为民做主,哪知道其中有这么多的弯弯绕?而且他们是真没钱。
接下来的王老三家的日子就非常精彩了。
家门口天天都会被人泼粪,地里的庄稼被拔的一根不剩,篱笆也被推得稀烂。
这一家子在牛家村过不下去了。
官府小吏那边也不能一直拖着不给回复,村长急眼了直接带人堵住了王老三一家。
王老三无奈,将田地房产全都交了出来,自己一家人随便收拾收拾离开了牛家村。
王老三一家的田地房产被村长以及说得上话的几家人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来瓜分掉了,而这些卖房产田地所得的银钱,被当做补偿送到了官府小吏手里。
嗯,皆大欢喜,只有王老三一家悲伤的世界达成了。
其他村人有了这前车之鉴,都不敢把田地佃给老黄家和老方家的人。
周老汉自然也是知道这事的,当年他还拿这事教育自家儿子来着。
对于官府的作风,懂的都懂,这也是周老汉在周老二死了之后没有报官的原因。
他自己打不过周老二媳妇的娘家人,报官也没那本事和银钱写状纸给孝敬,这事只能暂时忍耐,以后若有朝一日有了机会,再说给周老二讨公道一事。
现在说到佃土地这事,周老汉没想到当年王老三经历过的事转头就轮到自己头上了。
最先找上门来的就是老黄家和老方家的人,笑得满脸开花的说尽好话,又是承诺一定按时交租,又是答应照顾他们一家老小。
要是不知道底细的,还真的会被这番说辞打动。
但周老汉不愿意,他比当年的王老三一家还不如,根本不敢招惹这种村霸无赖。
但是事情展到了这一步,不是他不愿意这事就可以到此为止的,他连想收回这个想法的余地都没有了。
不过他长了点点心眼,把原本打算佃出去的土地贱价卖给了村长。
村长很满意周老汉的上道,表现出了对周家境遇的深切同情。
既然占到了实际的好处,当然村长也不介意帮着说几句好话。
老黄家和老方家没从这里占到便宜,但也知道得罪不起村长,既然村长话了要保周老汉,那就暂时放过这老小三人。
周老汉过了段消停日子,虽然心痛于田地被贱卖了,但好歹多少得了些钱,而且还有两亩地不是,爷孙三人紧吧紧吧也还是能过下去的。
只可惜他想得太美好了,他那两亩地里的庄稼,不是今天被拔掉一片,就是明天被踩倒一片。
就算他去守着,都无法改变三天两头出事的命运。
这事全村的人都知道是老黄家和老方家的人干的,但是没人愿意招惹无赖,都关起门过自家的日子。
村长买地的时候是过话让大家别打周老汉家的主意,这事生之后他也找过那两家人的家长。
但是人家老黄家和老方家的说法一致:我们不知道啊,咱们自家的活都干不完,哪有空去干那缺德事,乡下人哪有不珍惜庄稼的?大概是家里小崽子出去玩,没注意不小心的吧,以后一定注意!
这边跟村长把事全都推到了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那边照样使坏。
村长也不可能因为这种事天天找两家人谈话,时间长了,他也就当看不见了,反正周老汉自己也没招,他又不是活不下去,当初卖田地给自己不是得了不少银钱吗?
村长不再管这事了。
其他村民见得了实惠的村长都是这个态度,虽然暗地里不耻,但明面上也是不敢有任何说法的,谁家的日子都不容易,管不了那么多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