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大秦造反笔记 > 第57章 正文完结(第1页)

第57章 正文完结(第1页)

第57章正文完结。

秉着亲力亲为的精神,她也换上工装,加入了测量队伍。

“长安君是否需要人手?”李斯来时,见她混在人群之中,撩袍蹲于乱石铺布的地面,正用矩尺丈量一座斜坡的高度。

他饶有兴致地驻足观看了阵,心道墨家之学虽是经世济用,亦只能为法家所驱遣,这便是工永远无法超越士的缘由。

这股微妙的不屑促使他唇角上扬,又在成乔擡头的瞬间快速抿去。

“我等人手已足备,成蟜在此谢过长史好意。”成乔与他见礼,“不知长史特来有何见教?”

李斯深揖一礼:“李某有一事,不愿叨扰长安君,奈何此事影响甚广,不得已而来请教君意见。”

在成乔“请讲”的目光中,李斯道:“长安君征用劳役者衆,李某闻得南阳宛县已有农民有所怨言,私下结党议论,渐成不平之气,李某恐对大王治水之令不利。”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关押几个人容易,但如何让百姓心服口服,自动平息怨气,才是统治者必修之功课。

李斯也正是思虑到了这一层,若论往常,按律全部处置便是,并非是件难事。

但在如今水灾泛滥的非常情况下,便绝对不能按老办法解决,否则闹起事来,声势一大,自己首当其冲受到波及,仕途毁于一旦不说,连性命也难保。

然而他话音落下已然半晌,成乔只是蹲在地上忙碌测量,时不时将得出的数据在纸上详细记录,似乎并未将他的言语放在心上。

“……公子?”他不由出声提醒。虽不乏急切,语调却极具谦谨,事体虽大,仍然不失风度。

成乔从满地堆杂的工具中擡眼。

“长史恕罪。”她起身,敛袖回礼,“方才在想事,因而一时走神了,长史勿怪。”

李斯笑了一笑:“岂敢怪罪。只是长安君自幼聪颖,不知这回可有对策见教?”

成乔未直接回复,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不知李长史可知,宛县距离此地多少里?”

“约莫七八百馀里。”

“远否?”

李斯不知其意,颇具耐性地回答这个显而易见的问话:“甚远。”

“敢问黄河修治,于宛县百姓可有直接益处?”

“恐怕不多。”两地相距甚远,即便黄河沿岸地阜民丰,因为距离的缘故,宛县居民也并未能因此受益几何。

“因此有怨气未尝也不能理解。”成乔道,“没有人愿意干赔本的买卖,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长史博通百家,应知这般浅显的道理。”

“虽是如此,然若法理皆服从于情理,民何以惧,天下何以治?”李斯明显对她的观点深为不赞同。

“法理自是不可妄自让步,但若上位者无视百姓需求,将情理置之度外,天下又何以治?”成乔反问。

李斯瞳孔顿时泛起漩涡。

好家夥。果然是秦国的异类,无怪乎能在百姓之间有着良好的声名。

他平复胸腔起伏,陈述自己的意见:“不若以严刑峻法为主,情理宽仁为辅,正所谓刑乱世用重典,刑清平之世则用宽典,适度斟酌,不可一味横行。”

其实这样的看法已算开明,成乔略为颔首:“因而如若不能平息宛县居民怨气,则是上位者无能。”

李斯明了她的意思:“长安君打算如何行事?”

“既然劳役不可停征,便只能采用攻心之计。”成乔不紧不慢,“大肆散播治河益处的舆论,于百姓面前宣传天降神罚之理。”

李斯何等聪明之人,立时联想到了从前成汤灭夏,武王兴周时所打的旗号。

“长安君之意,乃是效仿商周故事,借上天名义,宣称黄河水患乃是天帝示警,惩罚世间,以此将民衆警惕扩大至整个天下?”

如此,便能有效杜绝其他地方的居民事不关己的心态,采取积极而非受政策强制的态度加入到救灾行动中来。

“李长史果然为成蟜知己!”成乔语带赞赏,心中却掠过一丝无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