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大秦造反笔记 > 第41章 脱贫手册(第2页)

第41章 脱贫手册(第2页)

空话大话人人皆会言,而如何行动实践,才是真正贤才与庸碌无为之人的区别了。

成乔眨眨眼:“我光说也无用,小舅舅一会儿便知道了。”

她深知言语并不能撬动韩非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唯有用现实的成果,方能对他带来改变。

隔天,城门上便出现一道榜文:奖励经商与手工之家,凡一年创收两百枚秦半两者,官府额外奖励百分之五,多劳多得,童叟无欺。

正当衆人心中跃跃欲试,可又不知如何着手时,成乔又开办一个工艺学塾,专门教授家庭妇女以谋生之法。

如何选择这个地区相对擅长的産品,成乔也在当地做过社会调查。

深知底层人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她一面默默将开办文化学堂的计划提上日程,一面选择放弃问卷调查,改用实地探访,挨家挨户收集样本数据。

本地盛産竹子,质地坚韧,不易被虫蛀,因此竹编工艺是建设生産工坊的不二之选。

成乔挑选了新安城东一个山脚下的村庄作为试点,此地村民多以农耕为生,起初听到要推广竹编工艺都颇为抵触。

王柳娘便是其中一员。

她原先为赵民,秦国攻下上党大部分地区後举家逃难来秦国维生,由于秦国奖励耕战的传统,丈夫便随军出外作战,她在家如其他村妇一道,每年耕作成熟後上交一部分粮食缴税,剩下的那部分便供全家老小吃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已习惯这般的生活。

虽清贫亦没有富贵的概念,只觉得能吃饱穿暖已是幸运,再不敢奢望其他。

于是当成乔敲开门询问她:“娘子可愿加入学塾,习一些手工技术脱贫致富?”

王柳娘闻见“致富”二字,一瞬间眼睛一亮,然又顷刻熄灭,婉拒摇首:“辛苦长安君好意,只是民妇不敢作此贪图,只愿脚踏实地而已。”

成乔料得她会如此回答,毕竟这一路过来十户人家有八户的答案皆如出一辙,微微一笑,打量了一圈屋内陈设。

照例是秦国统一的泥墙茅草屋顶,室内一只竈台,一张食案,妇人身上的襦衣灰尘扑扑而打满补丁。

典型的战国小民装扮。

而王柳娘的名姓,亦是出生时屋舍旁种了一棵繁茂的柳树,父亲随口一提而取,她的许多邻居们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仅以家中排行相称呼。

这时王柳娘的三个儿女跑进屋内,呼道:“娘,我们饿了,想用哺食。”

朝成乔歉意的一笑,道声失陪,王柳娘从跪坐的草垫上起身,从竈间土锅中取出三张干巴巴的胡饼,递给三个孩子,摸了摸他们的脸:“去吃罢。”

那胡饼以糠制成,嚼起来生硬难咽,成乔从前试吃的时候尝过,几乎味同嚼蜡。

然而那三个孩子吃得很香,应是腹中饥饿,小嘴不停,俨然将这块胡饼视作珍宝。

待安顿妥当,王柳娘又坐回成乔对面,叹声气:“小子小女不识礼数,令长安君见笑了。”

成乔摇首,道:“不知他们几岁?”

“年长的十岁,年幼的两个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成乔眼中顿露出怀疑的神色。

王柳娘惆怅道:“吃食不好,故而营养不佳,身量瘦小,看着不似十岁。”

“那娘子为儿女着想,未曾想过改变麽?”

王柳娘随口应道:“何尝未想过,又该如何改变?民妇身无长物,除了耕两亩田诸事不会,只能苦了孩子们。”

“那娘子为何不考虑成蟜先前建议呢?”

妇人刹那一愣。

刚开始出于作茧自缚的思维惯性拒绝了她的提议,如今面黄肌瘦的孩子饥肠辘辘地在眼前吃胡饼,那赚钱的念头忽然浮起,促使她不由询问:“长安君能否详说?”

“每日戊时一刻,娘子那时耕种已歇,便可来村口学塾学习制作竹篮丶竹筐丶竹蒸笼丶竹笊篱之物,学会後便可自行编织,所缺材料官署一并贴补,编成後交予我,我将替你们售卖,以自己信用担保,所得钱财悉数交付于你们手中。”

成乔亲自将每家每户敲遍,差点儿磨破嘴皮子,终于一一劝说到位。

不过再辛苦也仅仅这一次,只要这村做出成果,其他乡里皆*将争相效仿,不用自己再去人力宣传。

很快,一个简易学塾在村口办起,妇人们每日下了耕种,安顿好一家老小,便可乘着月色前来学习。

本非难事,一些心灵手巧的妇人一学便会,做出来的成品亦有模有样。

竹筐竹笊篱之物乃日用必需品,除了秦国本地有需求,成乔还将目光放在了北方胡人身上。

南方百越自然不缺,但胡地常年天寒,即便産竹也较为稀少,手工业更是落後,这些竹制品对他们而言便相当于良马之于成乔。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