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姑娘模样确实不错,也落落大方,跟在山长夫人身边,与人说话也十分的周到体贴。
贾敏看着贾母的注意力都在那个姑娘身上,不由得好奇问道:“母亲觉得如何?”
“还不错。”贾母道。
贾敏笑了笑,便是知道自家母亲是满意的。
“元春,你去和那个姐姐说说话。”贾敏笑着对元春道。
元春也不小了,知道府上在为自己的婚姻大事考虑,自家姑姑突然让她去和那个姐姐说话,估计那个姐姐便是给自家大哥相看的对象。
元春也不推辞,直接往那个姑娘身边去了。
“姐姐,你的荷包好别致呀!”元春走了过来,夸道。
“谢谢妹妹,妹妹喜欢吗?等我回去在让丫头们绣一个一模一样的送来。”陶小姐笑道。
“谢谢姐姐!”元春笑着道谢。
“你一个人吗?”陶小姐问道。
“嗯,我从京城来的,不太认识这里的人。”元春不好意思道。
陶小姐恍然大悟,“你是贾家的小姐吧,听闻林夫人便是京城贾家的,您是从京城来的,必定是林夫人的亲戚。”
元春点了点头,“林夫人是我姑母。”
“那我带你认识认识其他的小姐如何?”陶小姐问道。
“多谢姐姐!”元春高兴道谢。
陶小姐便带着元春和其他的小姐开始打招呼,介绍元春,一路十分的照顾元春。
贾母看着陶小姐的表现,心中更加的满意。
贾敏身为贾母的女儿,如何感觉不到贾母的情绪变化,她知道,这事儿八成是成了,剩下的难题便是京城中的二哥和二嫂会不会同意了。
送走了客人,贾敏直接询问贾母的想法。
“是挺好的姑娘,面对元春也很有耐心,关键也不怯场,知道元春是我家的孩子,也能好好的照顾元春,而不是对元春谄媚讨好,也会管理自己的私人物品,元春喜欢她的荷包,却没有直接送给元春,而是说重新再做一个送来。”贾母赞道。
“确实是一个好孩子,不然我也不会想说给珠儿,这姑娘是很能扛事儿的,陶先生的夫人去後身边也就两个姨娘,这两个姨娘胆子很小,平时也担不起管家的重担,都是这个姑娘一手掌家,我们这些夫人都十分看好这姑娘,只可惜我家墨玉年岁还太小,其他人家的孩子虽然文章不错,但是身边却不怎麽干净,陶先生看中珠儿,也是因为珠儿身边干净的缘故。”
“这麽多人家,找不出身边干净的公子?”贾母有些不可思议。
贾敏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没办法,读书人多情,最好红袖添香,扬州不仅仅读书人多,红楼楚馆也是不少。”
贾母有些无语,“怎麽扬州还不如京城干净。”
贾敏笑了笑,“京城可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我们这些人家还是要脸的,这边离京城远,红楼楚馆衆多,读书人还讲究红袖添香,就说鼎鼎有名秦淮河旁边可就是书院。”
贾母叹了口气,“到底是我们女人命苦。”
其实看中贾珠的人家不少,这些男人们自己在外花天酒地,但是心疼女儿的人家不在少数,贾珠身边干净,心思都在念书上,他们自然是中意的,关键贾家的权势也不小,贾珠是荣国公的孙子,即使继承爵位的是大房,贾家的关系也不是他们能比的。
为何贾敏看中了陶先生的女儿,不仅仅是因为贾珠和陶先生的师徒情谊,更重要的是陶小姐能扛事儿,她觉得,不管是谁家的女儿,碰到她家二嫂都会遭罪,陶小姐的性格坚毅,这麽多年替父亲打理家世,她应该是能担得起这个担子。
“母亲也看得上陶小姐,就是不知道二哥和二嫂怎麽想?陶家虽然清贵,但是和勋贵人家是不能比的。”贾敏道。
“他们两个的意见不重要,他们两个差点害死我的珠儿,还怎麽有脸在珠儿的婚事上指手画脚,就看珠儿自己喜不喜欢。”
“这倒是,得问问珠儿自己的想法。”
很快贾母和贾敏就将贾珠叫了来,听说是为了自己的婚事,贾珠有些不好意思,耳朵都红了。
在知道是先生的女儿後,贾珠红着耳朵装作正常的模样点了点头,“陶师妹性格大方,学问也很是不错,先生还有拿陶师妹写的文章给孙儿看,有些观点见解独到,孙儿也很钦佩。”
“嫁给你又不是和你讨论学问的,而是替你生儿育女,照顾家庭,你怎麽光夸她的学问。”贾母打趣道。
“孙儿和陶师妹只看过彼此的文章,不过孙儿听说陶师妹管家也很好,师母早亡,师父家中都是师妹一手打理,是很好的贤内助。”贾珠认真解释道。
贾母和贾敏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是笑意,看来珠儿对陶小姐确实是有好感的。
“既然如此,那老祖宗就给珠儿做主,让你和陶小姐结两家之好?”贾母道。
这下贾珠脸色完全红了,起身给贾母行礼,“多谢老祖宗。”
对于贾母来说,贾珠喜欢是最重要的,家世门楣第一点也无所谓,而且陶家也不算是小门小户,虽然扬州的陶家并未入仕,但是京城的陶家可是翰林,最是清贵,珠儿娶了陶家小姐,也算是入了文人中了,日後也不算是没有助力。
贾珠喜欢,贾母就赶紧给京城写信,把这事儿告诉桑梓,让她不用再费心了。
贾母的信送来京城之前京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贾政的姨娘生了,三月二号的时候发动,直到三月三才生了一个姑娘下来,只不过赵姨娘生産的时候十分的凶险,稳婆混了红花的荷包进了産房,很显然是要害人的,好在赵姨娘的丫头警醒,被她发现查出来了,赵姨娘和孩子这才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