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付姚连忙道:“国公此言,并非无理。不过,以本相之见,皇後要迎,疫病之事,也要平息。只是,如今正是用人之时,不知派谁前去佟县为好,还请皇上和太後娘娘示下。”
付丞相果然厉害,轻易不开口,开口就是制衡之术。
“这件事……”
皇帝刚要开口,付太後却抢先一步,冷声道:“这件事既然是由靖国公提议,何不就由国公领此军令吧!”
皇帝着实没想到,母後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抢他的话,虽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反驳。一来是心惧太後多年,二来也担心衆官觉得他们母子不和,以後对他这个皇帝更加不予理会,便只好忍耐下来。
衆位官员却是纷纷瞪大了眼睛。苍天,这位靖国公如今已经七十高龄,莫说领军令,怕坐上马背都不一定下得来,太後竟然如此不顾老臣之性命,要派他前去,都不由唏嘘同情。
再一想,幸好自己没有做那出头鸟,要不然,岂非自己倒霉?
然,这靖国公却是个厉害的,他竟欣然应允,高声道:“既然太後不嫌老臣年迈无用,那老臣就领此军令。”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但是,老臣也有一个条件,还请皇上和太後应允。”
皇帝赶忙道:“老国公,你快快说来,朕无不应允!”
太後冷笑一声,看了皇帝一眼,才慢慢道:“不知靖国公有何条件?”
靖国公道:“老臣此去,不领城兵,也不领县兵,老臣要禁军,要神威军——全军!同时,还要南军副统领付成元,全权听我指挥。”
他话音未落,衆官的目光又齐齐看向了付成元。
付成元刚才在旁边就插不上话,此时一听,立时就要拒绝。他怎麽可能听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指挥,这不是折了他的面子吗?他可是付成元!
岂料他还未来得及张嘴,太後却已开口道:“哀家可以答应你。”
什麽?付成元不由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太後姑母,她怎麽能答应呢?正想开口说话,不料父亲一个眼神瞥过来,他到嘴边的话,自然也就生生咽了下去。
靖国公听了,恭敬向上道:“多谢皇上丶太後!”
于是,不日之後,靖国公玉无尘和南军副统领付成元,便共领三千左丶右神威军,带上粮药,浩浩荡荡朝佟县出发了。
话说太後如何会答应靖国公之提议,她同位前朝後宫多年,如何不知这个狡猾的老头打的是什麽主意?
若要让付家的一个女人进宫,那就得让付家的一个男人出去,只要付成元跟了去,靖国公设法一个什麽罪名,说他不听军令,降职或撤职,都是有可能的。但眼下之景,皇帝已亲政,就快要无她这个太後的立足之地,只有尽快让付云婉做了皇後,才能使付家长久荣华,也能让付姚的丞相之位更加稳定。
所以,此刻就算天塌下来,付云婉也要进宫。因为男人官职随时可以变换,做皇後的人,只能有一个!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眼看神威军前脚刚出皇城,随後,离凉都最近的宁音寺附近村落,就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批逃难的百姓。这些百姓虽然看上去都康健无恙,只是脏些,但周围百姓唯恐有人带疫病前来,都不敢开门,更不敢让他们靠近,生怕万一。
因此,那些人来了,没有吃丶没有住,就只能聚集到宁音寺下,请求佛门施粥。
宁音寺虽是国寺,却不是国库,又哪里救济得了这许多人,便立叫本地官员上书皇帝,以请示下。
说来是讽刺,这些难民若是知道凉都城内遍地是施粥行善的小姐,不知道会不会後悔没有直接去京城?
当然,天子脚下有了难民,这可比千里之外疫病死了几千人还要重大,毕竟事关国家颜面,最重要的是,万一有人身患疫疾而来,岂可了得?
虽说人数并不多,但是凉都城知道了消息,也是人心惶惶,都猜测天下是不是已经乱了,外头是不是都患上了疫疾,所以难民都上凉州来了?怪不得,连神威军都派了出去,实在是叫人害怕。
总之,四城百姓纷纷揣测,三街六巷各有说法,人人不思作息,只愁将来。
就在这时,一则流言,也如同瘟疫一般,开始在大凉都城渐渐蔓延。
流言称,大凉国之鸿运,皆被“妖物”祸害,其“妖物”搅乱朝堂,逆天违理,欲效武後,雌统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