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来找了男朋友,男生说,不希望陈丽婷自己开车,不管陈丽婷去哪,他都会接送的。这样,他会觉得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觉。如果陈丽婷连车都自己开了,他都想不到还有什麽需要自己的地方。
再加上,黄秀英时不时给她转发一些女司机出事故的视频,说好可怕好担心,千万不要开车。
于是陈丽婷就没开,她觉得,这是大家都爱她丶关心她的表现。
但是男朋友接着接着,有时候就会不耐烦了。嫌她要去的地方远丶嫌不好停车丶嫌回来的时间太晚。
自己打车的话,有时候,在刮大风丶下大雨丶特别冷丶特别热最需要打车的时候,正是打车的高峰期,打车软件排队半小时起步。
慢慢的,陈丽婷就觉得,这不太对。
于是她去搜女司机事故的数据,原来还不到男司机的十分之一。但只要是女司机出的事故,新闻标题一定大大地标出“女司机”三个字,或者“宝马女”丶“奔驰女”这类字眼。如果是男司机出的事故,标题根本不会提,就默认是不明性别的司机。
刚开始,她也很害怕,上路後,车太多怎麽办?高峰期怎麽变道?开太慢被别人滴喇叭怎麽办?电动车抢红灯怎麽办?车坏半路了怎麽办?判断不好跟旁边车的距离怎麽办?轮胎没气了不会换怎麽办?
後来,工作中遇到一位很好的姐姐,经常要一起去见客户,都是那姐姐开车。陈丽婷跟她熟了以後,就问了这些问题。姐姐一听就笑了:“你担心这麽多,那你认为,满大街这麽多车丶这麽多司机,其他每个人都比你更有能力解决这些事吗?”
陈丽婷想,对啊,这满大街的人里,她肯定不是智商和行动力最低的吧?
姐姐说:“只要你想开,这些都不是问题。开车就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说再多,都不如上手开。刚开始开慢点,撞了就撞了,车速低也不会很严重。撞了就报保险。车太多,就排队;高峰期,提前打灯变道,实在变不过去就硬塞;开太慢别人滴喇叭,只要不是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听不见,不用理;电动车,离远点;车坏半路了,打救援电话;轮胎没气了,提前装胎压监测仪。最重要的是,开上路再体会。刚开始可以找个陪驾,练一段时间。”
後来,她还看到了一位快60岁的阿姨自驾游,那阿姨说:“我握着方向盘,感觉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陈丽婷想,就是这种感觉,就是要自己掌握自己人生的感觉。踏出那一步,其实一点困难都没有。
所以这次,陈丽婷赶快报了驾照,以後需要的时候再买车。
第二个培训课程,是做菜丶烘焙甜点,这一直是陈丽婷的爱好。
很累的时候,她就喜欢在厨房鼓捣鼓捣,只需要手在动就好,脑袋完全放空,很解压。然後约两三个朋友来家里,一起吃她做的菜,感觉很幸福。
不过之前,自己的拿手菜没多少,好多菜程序复杂,做一次要半天。这次,陈丽婷就想去专业的厨艺培训班学学,最好能看到食材,脑海中就能蹦出菜谱,简单又好吃的那种。以後不论去哪,都可以照顾好自己吃饭。
好好吃饭,就会好好生活下去。
全部培训完後,研究生也开学了。
照旧是孤独学渣的人设,但在别人眼里,陈丽婷没那麽渣了。因为清华本科的学生,很多出国了,留在本校读研的,已经属于鄙视链的前端,後面是各类其他大学保研或者考研来的。
陈丽婷有时候觉得清华的鄙视链有点无理。很多人觉得,清华本科最高人一等,但她并不能认同。那只代表这些人在人生中丶在高考的那一个时间点丶那一次考试,比别人分数高而已。不代表就永远比别人高。
尤其是陈丽婷,不就是因为刚好刷到那几道大难题嘛。不然的话,也就是去其他985,现在在冲击清华研究生的队伍里。
别人很可能高考失误,去了其他学校,然後四年间一直努力,争取一个保研的机会,那就要一直保持绩点在很高的位置。也可能没有保研的机会,要自己考研,那也要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再次冲击清华。
初试成绩要好,复试要对导师的眼缘,既然一起进来的,那大家就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样的同学,可能有的综合实力会更强。
开学第三周才见到导师,跟导师谈了下个人的规划,进了一个小组。平时都是组里的师兄们传达导师的意见,相当于小导师。
陈丽婷之前也读研过,文科的研究生,跟工科的研究生还是挺不一样的。之前读的文科研究生,休闲时间很多,没那麽忙,导师也挺和善,跟学生嘻嘻哈哈打成一片,像个大姐姐一样。
这次的导师,一聊规划,就觉得像企业的大老板,感受到了学术专业和用人管理上的双重压力。于是,陈丽婷很快感受到,研究生比本科阶段更难应对,这段时间是学生+上班两种身份的结合。
既有教室,又有工位。导师既是老师,又是老板。师兄既是学长,又是各种项目的小领导。
属于从学生到社畜的丝滑过度阶段。
研究生的导师,好像不是很喜欢学这专业的女生,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怎麽教过女生,大部分时间都不太搭理她。
好在还有师兄管她,研究生阶段,基本才算是真正地开始学习本专业知识,学业压力还是很大的。
除了学业课程,照常有期中丶期末考试,还有课题压力,还要一起做项目,有点像导师作为老板在接活,底下的研究生是打工人一样。导师赚了钱会给大家发工资,平均每个月发一千多块,基本可以解决个人的生活费。
学校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也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有竞赛丶有和企业合作的实习机会丶也有去国外学校的交流学习等。如果不愿意参加的话,也可以全心全意搞工作。
开学没多久,师兄就丢来一个项目,让她独立完成。也要定期开组会,写PPT,汇报自己的个人项目进展。
好消失是,陈丽婷是经过互联网大厂训练的社畜,要说工作,她没问题。怪消息是,工作内容是自己还没怎麽掌握的专业内容时,就有点抓瞎了。
效率很低,要边学边做。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正因为边做边学,其实学习的扎实程度很深。不知不觉地,陈丽婷看了很多英文的论文,专业英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陈丽婷已经自认是很努力的学生了,但总有人比她更努力。
有很多同学都非常地卷,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十二点都待在工位,周末也在工位,比互联网大厂的996还要卷。他们没什麽娱乐活动,也不关心跟其他同门的社交,像特工一样,跟带自己的师兄单线联系。
偶尔,组里开完组会後,导师会安排大家一起出去聚餐团建,沟通感情。
有同学跟陈丽婷聊天都说,感觉这个专业没前途,有点後悔,想转专业了。现在学计算机,出去就是高薪;要麽学数学,转去做金融也高薪。这种苦哈哈的硬件行业,只能给大公司打工,赚点生活费而已,有什麽前途。真的浪费了他们考清华的机会。
对于这样担忧的同学,每次陈丽婷都先表示认同,嗯,确实,我们好苦啊,我们这个专业前景,现在看确实不如去做金融。
然後,再找机会委婉地说,不一定吧,什麽行业都有站上风口的机会,什麽专业都不会一直很赚钱的吧?
那些同学就会说,我看这行业是没机会了,外国的芯片又便宜,质量又好,有什麽理由选择中国的芯片呢?何况人家还对我们进行一些技术封锁,我们只能搞低端産业了。可能别人都在做5纳米芯片的时候,我们还在做几百纳米的呢。
就算陈丽婷委婉地劝解,那些男生对自己的判断也很自信。怎麽说,感觉男生到了研究生阶段,爹味逐渐开始生长了。指点江山丶判断局势,没有他们不懂的,没有他们说不对的。
以至于後面再开团建会,陈丽婷听到别人的吐槽,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选择,每个人一路走来,都要面对无数诱惑。
人生是旷野,不是单行道。心里有坚定目标的人,才会妥善处理这一个接一个的诱惑吧。
陈丽婷认为,最终决定我们命运和人生走向的,其实不是我们的智商丶能力丶金钱丶资源等等,最根本的还是我们在遇到每一个岔路口时的选择,而选择,其实基于我们的性格。两个身处同样环境的人,会因为性格不同,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正是这一次次的转向丶或直行丶或掉头,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