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想通的皇後,老朱的效率
夜幕中的昏暗视线,本该是看不太清对方的脸部表情走向才对,但神奇的是,朱元璋在那一夜说着那这些“疯话”的时候,眼底的疯狂之色,就这麽被深深刻印在她脑海里。
语气里的兴奋,是如此的不寻常,甚至带上狰狞的表情?
不仅回去的路上回荡着,就连吃饭的时候,也冷不丁的突现脑中。
而这个时候,已经距离老朱回去後,过去三天了,明朝那边再无人来到(其实是老朱自己不来,小孙子不知道能来,其他人又不在来的名单上)。
心里藏着一个秘密的人,心里头老觉得堵着慌,但是全屋里能与她分享这些的人里,也就年龄和阅历都是相当的吕雉和长孙了。
陈阿娇和卫子在马秀英眼里,一律被打成,都是“孩子”一个。
一个当着皇後,都还能给自己当出个什麽“名堂”,另一个人的话…
估计如今未来的走向,也跟大汉朝皇後无缘了。
这一日,正好长孙和吕雉都在,趁着晚上大家的位面直播视角都关闭下了,三人来了个“秉烛夜谈”。
客厅里,吃着店里剩下的,各类打包回来的卤味,喝着冰啤酒,就这麽随意的一人一张小马扎凳子,坐在阳台上,听着从隔壁或是对面传来的孩子声,或是麻将声。
马秀英倾述着前几日的经历,老朱那番惊世骇俗的话,听在另外两位皇後的耳里,也是同样的“震撼”感十足。
沉默了将近一分钟,还是长孙先拾起了话题。
“那後面呢?你怎麽说?”
她实在是好奇,朱元璋这类想法,是来时便有的,还是。。。。。
被当场刺激到而诞生的啊!
毕竟那日里,难得三个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皇帝们齐聚一堂,长孙对于那种“有梦你就来”,“竞争上岗”的核心思想,怎麽听都似成相识呢!
不就是後人子孙,常常爱调侃他们唐朝历史时,用到的形容词吗?
开啓了“造反上位”的头例,全家轮流当皇帝,不就是唐朝历史的网络梗写照吗?
“难道是跟二郎学的?”,长孙怀疑了。
但李世民也不是刘邦那般“不知分寸”的人吧?
吕雉又是低头闷了一口啤酒,从上到下的透心凉感觉,在这个月份里,已经颇有盛夏里喝冰水的爽快感了。
“她还能怎麽说,又不能回去。”
就算是还在明朝那边活着的马皇後,对于朱元璋的疯狂想法,估计也只是有着劝解权,能一言否定的话,就不只是皇後的权利了。
所以历史记载上的,说马皇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贤内助,“贤後”一词上,多是说马皇後能帮他稳定後方,还常常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
强调马皇後特别聪明,总是能用智慧安抚朱元璋的暴脾气。
但她们这些“*贤後”的劝谏,有用的时候并不多,皇帝想要杀人的时候,拉不住就是拉不住了。
“反正你现在也赚得不多,就当是给自己的钱包放假了。”
“孙子孙女上来看看你,你就开开心心的给小辈们买些吃吃喝喝的,就当自己死後去了天上生活。”
儿孙自有儿孙福,管这麽多干嘛呢!
“朱允熥以後也是入了你家老朱和太子眼了,你非得让孩子来这边读书,岂不是又推掉这孩子的前途了吗?”
吕雉想啊,要是刘邦也有这麽多的继位人,能做选择,估计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因着吕雉的缘故,大汉的太子之位,只能在刘盈。。。。
额!还是刘盈身上做决定。
不然的话,女儿或是孙女也行,吕雉现在对于性别的看法,是完全解开了。
这也是她和刘邦,最後的交易条件之一。
所以,此时的刘邦要能听得她们的对话,必定在那边大呼:“可恨,怎麽别人正宫皇後所出的儿子多,孙子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