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介甫是报还是不报?他既然不想插手争储风波,自然也不应该给太子奉上这么好一个把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莫非他想压下来?
“小五是不是觉得按照我的作风必然会将这件事加以上报?”顾介甫笑着问。
顾一昭讶然,她的确是这么想的。按照顾介甫利益最大化肯定是先压着公文不报,而后给大皇子或者太子某一方透个口风,或者是都透露出去,价高者得。
看透了女儿的心事,顾介甫笑了起来:“小五心里必觉得我这个做爹的唯利是图逢迎拍马,一心只想攀天梯,百姓死活与我何干。”
顾一昭讪讪。
她的确这么想的,她对爹还是有点刻板印象,猜测在他心中帮百姓牟利肯定不如政治下注。
只不过……
顾介甫就笑得怅然:“哪个读书人年轻时不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天天念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只可惜唯有爬得高才能做得多,难道屈居偏僻山乡终其一生做个小县丞政令都出不了一县才算上乘?”
顾一昭哑口无言,又觉得这个爹比自己认识的更复杂。
“那爹爹打算怎么办?”
“自然是正常上报,但与此同时也给大皇子透透口风,至于报上去会如何,就看他们如何博弈了。”顾介甫还是那副滑不留手的样子。
顾介甫到底还是秉公处理,将长洲县县令贪赃枉法的事告了上去,让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至于太子和大皇子之间如何博弈,却是另外一件事了。
朝廷上的风波乍起,江南的后宅却还是一派风平浪静。
四姨娘终于从京城回来了,往来奔波难免风尘仆仆,可她却极其容光焕,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说起外面的世界眼睛亮。
她先跟太太绘声绘色描述起送二娘子出嫁的场景:
“刚到京城时,侯爷就已经在通县码头候着,听说虽然知道具体日子,但行路嘛,难免有长有短,所以姑爷就派人在码头前面十里路巴巴等着,看见家里来了船就赶紧报信,他赶紧告假从京城赶到了通县。”
太太笑:“别被上峰为难才好。”
“怎么会?”四姨娘捂嘴笑,“听说姑爷为人谦逊,很得上峰喜欢。”
“姑爷在码头等到我们,管事搭了帷帐,丫鬟上来搀扶,我一下船,哎呦!!我的亲娘!姑爷居然还在地上铺了锦毯!太太您是不知道,码头上的人探头探脑打听,都猜是不是哪位大人物来了码头?”
满屋大笑,太太笑得最舒畅,她自然乐得见女婿对女儿好。
“姑爷说我们一路舟车劳顿,如今落脚处是通县,离着京城还有半天路程,不如在这里休息一晚。大娘子和大姑爷急着奔丧,就提前先走一步。”四姨娘喝口茶,“我们自己进了安排的客栈,姑爷因着怕二娘子喝不惯京城的水,连水都安排好了,说是买的玉泉山下来的泉水,最是清冽!”
大家笑着附和:“二姐夫对姐姐真体贴。”、“以前也这样。”
太太也笑,很满意这个嫡亲女婿。
“我们去的时候住在咱家在京城的宅子里,进去后衣食住行无一不妥帖,那个管事也是有趣得紧,说姑爷事先叫自家仆从过来安排,说怕曦宁去了不习惯。”
“管事笑,他本就是京城里土生土长的,又不是外地来的,自然知道哪里买的好酱油、哪里买的好炭火,怎么还要少爷来教?”
“卢家也很厚道,二老早就提前到了京城,成婚那日您是没看见,已经送了一遍聘礼,居然在成婚那天又多送了一份。”
“卢家还早捎话给我们,说二娘子的嫁妆分了两部分,像有些笨重的就送到范阳老家两人的居所里,其余细软都在京城,想着以后宦游各处,从京城走方便。”
樱姨娘笑道:“您瞧瞧,这是多么敞亮人。原本许诺婚后二娘子可以跟丈夫上任,本来就是句漂亮话,他们长辈认真执行,可见真的这么想。”
屋里的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听说二娘子出嫁过去金尊玉贵,她的出阁礼办得很是郑重。开脸绞面是宫里出来的宫人所做,三梳礼和加笄礼一个是卢家最德高望重的族长夫人亲自来做,一个是请了一位致仕的阁老夫人所做。
“出嫁时卢家并没有因为两家都在外地就怠慢,听说许多亲戚都是从范阳赶过来的,单是这一点,就说明亲族互帮互助,既尊重我们二娘子,又能守望互助。”四姨娘如今也能看出些门道,跟太太念叨。
太太自然是极为满意:“人敬我我敬人,卢家既然好,我们也回敬人家几份。”
“那二姐姐婚后好么?”七娘子好奇问。
“好!”四姨娘又是满脸笑容,“回门的时候我就很紧张,大娘子也赶过来帮衬,生怕人家怠慢了曦宁,谁知姑爷亲自陪着曦宁上门,大包小包拿了许多东西,曦宁私下跟我说啊,姑爷房里并没有任何丫鬟通房,这些日子在京城也做和尚来着!”
太太神色稍稍安慰。
这个年代男人守身如玉太难,就连村里的老汉稍稍都收了一斗粮都琢磨着要讨个妾回家,姑爷在苏州虽然没有小妾,就怕他一个人在京城没有长辈约束难免走偏,可这种事情又不能放到台面上说,因此太太难免手心攥把汗。
如今算是稍稍放心。
其余女儿们也都放下心来,她们都目睹了二姐夫对姐姐的体贴,自然希望这份情愫能一直没有瑕疵。
“曦宁说她刚过门姑爷就把家里的钱财钥匙都给了她,还说他在京城没有买丫鬟,就怕买了不合曦宁的意思,以后都按照曦宁的心思布置。”
太太这才拍拍胸膛,彻底出了口气,脸上那笑意终于彻底踏实了。
四姨娘又说了些大娘子府上的琐事,聊起京中见闻,说着说着她倒是一拍手:“对了,京里那位青阳郡主听说被指婚给了镇北侯的小儿子。”
第69章
青阳郡主的大名自然人人得知,大家围坐一圈唏嘘一回:原来她逃了许久还是免不了被吃绝户。
元风眼看着二娘子出嫁自己也不打算回苏州了,托四姨娘捎来了大包小包东西:“京城见识了不少好风物,等过段时间再回家。”
张夫人居然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让顾家上下好生惊讶。
四姨娘赶路忙乱一团就是为了给顾一昭补办生辰礼,她也急切:“可别错过了五娘子的生辰。”,又求太太:“这回我想给小五办一场生辰礼,不知道太太意下如何?”,她在京城送嫁二娘子,也勾起了不少担心女儿出嫁的慈母心情。
太太自然欣然允诺,笑着调侃她:“四姨娘打算如何操持?”
四姨娘满不在乎拍拍胸膛:“俗话说,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我使些银钱,自然是无有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