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铭轩这几天和管家、顺子、小武一起在集市上买石榴,回家后,家仆剥出石榴籽,然后他酿成石榴酒。
酒缸密封后储存在地窖里,等孩子出生后,洗三宴时招待宾客正好。
冯铭轩事无巨细,都在为孩子的出生做着准备。
孩子睡的小床,同样式的准备了两张,一张放在夫妻的寝屋里,一张放在寝屋的次外间。
小床的四周都做了围杆,防止孩子长大后会翻身从床上落到地上。
孩子的寝屋到时是奶娘和照顾孩子的丫鬟住的,屋里的地上铺满了柔软的毡毯,就算孩子翻身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也不会摔疼。
寝屋的四角各放了一只蒲团大小的“靠枕墩”,外罩绣莲软绫,禾娘夜里起身,随时能扶能坐。
前院的花园也重新布置了一番,花园中间的亭阁重新上过漆。
家里的鱼池和水井边都加了防护栏。
冯铭轩为孩子的到来做了不少准备,花了不少心思。连孩子玩的小玩具都准备了不少,拨浪鼓、小木马、桃木雕刻的十二生肖小挂件……
禾娘挺着肚子看相公为了她和孩子而忙忙碌碌,她心里甜滋滋的。
此时的胡家村,家家户户的生姜,除了留作种子的收进了地窖里,其余的都被冯雨小管家带着家丁收购了。
可别说,胡家村的汉子都按照胡老二教的种植法子,今年的生姜都获得了大丰收。
一亩旱地,能收获一千多斤生姜。除了留作明年的生姜种子,其余的侄女婿都是按八文一斤的高价收走了,这十多两银子纯粹是意外的收获!
没有胡老二带头开荒,家家就不会多出一二亩旱地。
没有侄女婿让他们种生姜,他们胡家村的汉子就不会种生姜改变家里的穷日子。
这些好处归根结底都是胡老二家的闺女带来的!而这个给胡家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禾娘,嫁入冯家几年还没有生出孩子!
禾娘怀孩子的事,胡老二并没有同任何人提起,连大朱氏他都没有说。胡老二不是多话的人,他觉得女儿怀上外孙了,是他家的事。同村里人说起,他这个汉子岂不是成了嘴碎的婆娘?
卖生姜的银子,胡家村的汉子捂着钱袋子高兴的同时,又忧起了心。侄女婿并没有因为禾娘没有生孩子而将她赶出冯家,侄女婿也没有因为这事生气而不收村里的生姜。
胡家村是个纯朴的村子,禾娘没有为冯家生下一男半女,汉子们私底下商量,为了补偿侄女婿,他们一致决定从村里选一个已经及笄未嫁的姑娘给侄女婿做妾室。
与禾娘同族的姐妹,能为侄女婿生下孩子,也不会让冯家的香火失去了传承。
全村四十多户瞒着胡老二兄弟俩,私自选定了胡二林家的三丫去给冯铭轩做妾室。
三丫和四丫是双胞胎,今年十六岁了。胡二林决定留四丫在家里招赘上门女婿,送三丫去做妾室虽然舍不得,但想到三丫的性子软和与禾娘定能相处得来。
三丫根本不懂妾室是做什么的,村里的婶子告诉她,她每天都能与禾娘生活在一起,她以后和姐夫生的孩子管禾娘叫大娘……
三丫听说每天能与禾姐姐生活在一起,心里高兴了。禾姐姐每次回胡家村,都带了麻糖和点心分给村里的小姐妹,还送给姐妹们头花。禾姐姐的性子好,就是过上了富贵的日子也不嫌弃村里的小姐妹。三丫摘的山萢儿,送给禾姐姐吃,她还吃得很高兴。
族长带着胡二林和三丫,还有两个同族兄弟,带了两大竹篮村里的农家土特产,坐上了大寒的驴车进城。
三丫梳着大辫子,系上了红头绳,穿着崭新的粉红色的棉布斜襟小袄,脚上穿的是她新做的花布鞋。
三丫的脸上晒的也是黑红色,割兔草时不小心割伤了手指,手指上还缠着一块破布条。
大寒边赶驴车边好奇的问道:“东叔,林伯你们今日去妹夫家怎的没邀我家二叔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