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那种情形,若我一味对他恭敬,那封王诏书恐怕难以取得。”
曹晚说明了自己的理由。
曹操微微点头叹息:“当年吕布攻陷兖州,我只剩几座城池,形势危急,文若却始终不离不弃。如今天下即将平定,我实在不愿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富贵。”
“父王重情重义,儿臣能够理解。”
然而曹晚说道:“但志不同道不合,若真到分道扬镳之时,父王也别无选择。”
曹操身形微动,轻轻颔首,暗中对曹晚的果敢表示赞赏。
“话虽如此,不到最后关头,对荀文若仍需以安抚为主。”
“毕竟,颍川荀氏乃天下世家之首,荀文若亦为士林领袖。”
“若荀文若能站在我方阵营,对其他世家将是极大鼓舞,我曹氏代汉之路方可顺畅无阻。”
曹操此言,让曹晚眉间略显凝重。
“世家在地方侵吞大量田产,控制无数奴仆,在朝堂中更占据要职,权势熏天。”
“汉室倾颓,表面说是宦官作乱,实则是世家之患。”
“这样的隐患,父王难道真想与他们共治天下?竟不想彻底清除?”
曹晚直言不讳,点明世家的危害。
曹操苦笑答道:“你以为我不知世家是隐患吗?否则我又怎会推行唯才是举,多次颁布求贤令。”
“既然如此,父王为何不将这政策坚持到底,而非要依赖世家?”
曹晚反问。
“唯才是举,但天下英才大多出身世家!”
“我若不用世家子弟为官,难道要任用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治理天下吗?”
曹操无奈地道出困境。
曹晚豁然开朗。
为官治国,必得有才。
而欲成才,必先读书。
当时书籍多以竹简形式存在,后世一本轻薄的《论语》,在此时却是几十斤重的竹简。
竹简何其珍贵!
普通百姓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哪有余力购置昂贵的竹简?
不读书,则无才。
而世家大族个个富甲一方,竹简对他们而言不过几顿饭钱罢了。
因此,这一时代能读书、有才学、可为官之人,大多出自世家。
曹操欲除去世家这一隐患,却又不得不倚仗他们来治国理政,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
归根结底,不过是“读书”二字
;。
曹晚淡然一笑,说道:“父王随我出宫一行,定有解决之道。”
曹操目光微亮。
“好,父王陪你去!”
曹操欣然应允。
父子二人离开王宫,坐上马车片刻后,曹晚引曹操来到邺城东城一处作坊。
“晚儿,你带我来这儿做什么?”
曹操满心疑惑。
“父王稍安勿躁,看过便知。”
曹晚卖了个悬念,领着曹操步入作坊。
坊内竹影重重,水池排列有序,上百工匠正忙碌,将竹子捣碎、碾压成浆。
最终工序完成后,一张张白纸在阳光下晾晒。
“这是造纸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