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清晰响亮、充满诱惑力的吆喝词,带着阮玲珑特有的清脆音调,如同平地炮竹,瞬间吸引了整个东市口往来人的注意。这年头,猪肉都是按斤两卖,猪骨头和下水就算是贱卖,也是要收钱的。哪见过买肉还送肉的!买得少,也送骨头和猪肝?还限前二十名?“真的假的?买四斤猪肉送半斤猪肉?”一个提着菜篮的大娘停下脚步,满脸狐疑地凑过来。“大娘,千真万确。”阮玲珑笑容满面,指着案板上新鲜的猪肉,“您摸摸这肉,不仅新鲜,还带着温乎气呢。您是第一份,我给您挑块膘肥的后腿肉!”“骨头真送?”旁边一个精瘦的老汉也凑了过来。“送!买一斤猪肉就送一块大骨。”赵铮反应过来,立刻接话,他拿起旁边准备好的大骨棒子,“您看,这棒骨多粗实,我用刀给您砍开,熬汤炖菜嘎嘎香!”有人带头,加上那实实在在的赠品诱惑,观望的人群立刻行动起来。尤其是那些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飞快地心算起来:买四斤送半斤,相当于四十八文买四斤半肉,比平时便宜不少,划算!“给我来两斤肥肉!要这块,记得给我切半斤猪肝。”“我要四斤五花肉,给我切这块肥点的!”“我先来的!我要一斤肥瘦相间的猪肉,送猪棒骨是吧?给我装一根。”“骨头先给我留一根,省得待会儿送完了!”原本门可罗雀的肉摊前,瞬间挤满了人。阮玲珑负责收钱、算账,清脆的嗓音报着斤两和价钱,动作相当麻利。赵铮则化身最称职的屠夫,他手中的砍刀精准有力,切肉、称重、分割赠品,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看得买肉的顾客们频频点头表示满意。身为猎户,他本就高大健壮,切肉时那利落劲头,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感。案板上的猪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原本预计要卖到下午的两头猪的猪肉量,在阮玲珑的“营销策略”和赵铮的利落配合下,竟在上午十点之前,就卖得干干净净。案板上只剩下一些零碎的肉渣和没有什么肉的扇子骨。有位闻讯赶来的妇人见猪肉都卖光了,还惋惜地念叨:“哎呀,这就没了?你们明天还送不送啊?”阮玲珑笑着用麻绳将扇子骨捆起来,递给询问的妇人,“明天还送,您早点过来,我给您留块巴适的肥肉。喏,这两块扇子骨送您,带回家给孩子炖粥喝,也不枉费您专程跑这一趟。”妇人喜出望外,高兴地接了过来。她连声道谢,表示自己明天一定来照顾肉摊的生意。赵铮和阮玲珑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和如释重负。赵铮更是对阮玲珑竖起了大拇指,眼中满是钦佩和暖意。她可真聪明,脑子里装的东西,总能带给他惊喜。“收摊!”赵铮声音洪亮,带着首战告捷的畅快。他手脚麻利地收拾好案板和刀具,然后从摊位底下拿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用油纸包好的包裹。里面是他特意预留的两条最嫩滑的猪里脊肉,还有一副处理得干干净净,卤好切丝的猪耳朵。“玲珑,你先回家歇着,累了一早上了。”赵铮交代道:“我去一趟黄府。”阮玲珑点点头,知道他是去送谢礼。黄老御医虽然还没帮他们联系上那位“故人”,但那份指点和愿意帮忙的心意,值得他们记挂和感恩。赵铮提着油纸包,脚步轻快地来到黄府后门。开门的恰好是刘管家。“刘管家,叨扰了。”赵铮笑容淳朴,将油纸包递上,“今日我家肉摊开张,托黄老先生的福,生意还算红火。这是小子一点心意,自家摊上留的新鲜里脊肉,还有一副卤好的猪耳朵,给老先生添个菜,不成敬意,请您收下。”刘管家看着赵铮风尘仆仆却精神焕发的样子,又看了看那油纸包,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赵小哥有心了。老爷今日还念叨,说东市口新开了一家热闹的肉摊,想必就是你家了。东西我收下,替老爷向你道个谢。”他接过油纸包,入手沉甸甸的,分量十足。“应该的。”赵铮憨厚一笑,告辞离开。黄府,刘管家提着东西回到花厅。黄天泽正坐在窗边看书,鼻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熟悉的卤料香气。“老爷,赵小哥送来的,说是自家肉摊今天开张,特意给您留的新鲜里脊和卤猪耳朵。”刘管家将油纸包放在桌上。黄天泽放下书,目光落在油纸上。他示意刘管家打开。干净的油纸展开,露出里面粉嫩细腻的猪里脊肉。另外一个单独包装的,是那切得细细的、散发着诱人酱香和五香气息的卤猪耳朵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