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来者一身青色锦袍,举止从容得体,身后跟着两个随从,
单看这派头,便知李恒势力不仅强盛,更重规矩与体面,连使者都透着一股沉稳谦和,与其他军阀手下飞扬跋扈的亲兵截然不同。
使者见了赵平威,先是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谄媚,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赵将军,我家主公常与属下说起您,赞您是乱世中难得的仁将。此次得知三州流民尚有饥寒之困,主公特意备了一万石粮草,让属下送来应急。”
“至于这份文书,是主公亲笔所写,里面提了跨州互济、共护百姓的想法,说此事若能成,能让更多百姓免于饥苦,想请将军仔细过目,若有不妥之处,再容双方细商。”
说着,使者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文书,双手递上。
文书用的是厚实的麻纸,边缘裁剪得整整齐齐,封皮盖着李恒专属的朱红印章。
翻开内里,字迹工整秀丽,每一条方案都写得详细具体,绝非临时潦草写就,应是反复斟酌了许久才定下的内容。
赵平威的指尖随着工整的字迹缓缓移动,越看眉头越舒展,心底却渐渐生出一股敬佩。
李恒在文书将三州当前的隐患剥解得明明白白,先是点出流民安置的疏漏,又指出粮草分配的问题。
更让赵平威惊讶的是,李恒还针对三州的兵力部署提了建议。
说他已派人查过,三州边境虽无蛮族侵扰,却有小股盗匪趁机劫掠流民,建议赵平威从兵马中抽调一小部分,分驻在安置点周边,既护流民安全,也能减少兵力浪费。
看到文末,赵平威的指尖猛地顿住,李恒在最后特意用红笔标注。
“流民聚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冬日尚可靠篝火御寒,开春后气温回升,腐食、污水易滋生疫病,一旦蔓延,百姓与兵马恐遭重创。”
这句话像重锤敲在赵平威心上,他此前只想着护三州安稳,却没料到瘟疫的隐患。
对比自己的考量,李恒不仅把眼前的安置问题想得周全,还能看到开春后的危机,甚至连长远的止战之策都有雏形,这份眼界与心思,远在自己之上。
他放下文书,忍不住对身旁的下属感叹道。
“李将军不仅心系百姓,更有经世之才,这般周全的谋划,我远不及他。若能得他相助,三州乃至更多地方的百姓,恐怕才能真正过上安稳日子。”
当晚,中军帐的灯亮到半夜。
老周和阿力有些担心,进帐时见赵平威正在出神。
“将军,您可是还在想李恒的提议?”老周试探着问。
赵平威从案上的文书抬起头,开口道:“我越想越觉得他说得在理,若按照他的方法来,一定能够更快的让这乱世安稳下来。”
他顿了顿,起身走到帐边,声音沉了几分。
“我从前觉得能保一方安稳便够了,可李恒说得对,乱世不停,流民就会越来越多,就算咱们把三州守得再牢,周边势力打来打去,蛮族也可能卷土重来,最后还是护不住百姓。”
喜欢渡执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渡执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