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绍英与员外郎每拿起一锭,都要仔细端详用手掂量掂量分量,银锭正面都有制作年份及分量,确认无误后才交由会
;计司郎中确认。
由会计司郎中确认银锭重量成分,记录数量。
遇到分量较重的大银元宝,两人便一起上手,动作谨慎又迅速。
随着这个木箱子逐渐见底,他们额头上也冒出细密的汗珠。
在昏暗的光线下,汗珠闪烁着微光。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马佳绍英长舒一口气:“咱们将这箱银子清点了一遍,这一箱银子有多少”
再看看其他相同的箱子,预计估算一下总的能有多少?
三人又静下心来,看着一旁堆砌一箱一箱装着相同银锭的箱子,会计师郎中反复核算记录。
当会计司郎中确定足有50万两时,马佳绍英与员外郎对视一眼,疲惫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马佳绍英领着会计司郎中和员外郎缓缓退出银库,各自手中紧紧攥着金库钥匙。
众人出了银库,守卫库房的一众兵丁,上前向官员告罪。大人们小的们得罪了。
兵丁各自在众位大人身上一番摸索。确定没有夹带银锭后,齐齐躬身抱拳。
马佳绍英与会计司郎中广储司员外郎回身,各自将手中钥匙插入锁孔,重新落锁,随着锁芯转动发出清脆声响,库门被牢牢锁上。
三人脚步匆匆,赶回内务府。
马佳绍英站定,神色威严,高声吩咐道:“员外郎,去把那帮小太监都叫来!”
马佳绍英又转头对会计司郎中说道:“你,即刻回会计司,一同让人带上账本印鉴封条,速速赶来!”
下官领命,一路小跑而去。
不一会儿,广储司员外郎领着一群小太监鱼贯而出,整齐站定,眼神中满是敬畏。
片刻后,会计司郎中及员外郎抱着账本笔墨纸砚,封条印章匆匆赶来。
马佳绍英见他们都到了,神色稍缓,说道:“劳烦众人一同跑一趟,咱们一同前往银库,把刚刚清点的银子的账目仔细记录清楚做好封条。”
众人浩浩荡荡朝着银库行进,脚步声在宫道上回响。
小太监们恭敬的弯着腰低下头,跟着众位长官的身后前进,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路上,马佳绍英和众官员神色凝重,会计司郎中员外郎则各自拿着印鉴封条和抱着账本,神色紧张,时不时用手将滑落的账页整理好。
不多时,一行人抵达银库,经过一番验证,一场严谨的账目登记工作即将开始。
广储司员外郎指使小太监脱掉衣裳鞋帽,只留一条亵裤。
众人重新打开银库,依次进入。
银库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将一众人等的身影拉长,投映在冰冷的墙壁上。
马佳绍英与广储司员外郎二人举着烛火,目光紧紧跟随着每一个搬运银锭的小太监,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会计司郎中与员外郎,在一旁支取银锭,记录账册支出。
小太监们屏气敛息,脚步匆匆却又格外沉稳,双手稳稳托着银锭,小心翼翼地朝着银箱走去。
小太监每一步落下,都似怕惊扰了这寂静又肃穆的氛围,唯有脚掌与地面摩挲的细微声响。
那用来装官银的箱子,皆是用上好的木材打造,箱体方正,边角处打磨得圆润光滑。
宫廷传统用来装银锭的箱壁厚实,约有一寸来厚,既能防潮又能防虫蛀,以确保银子存放的安全。
箱子长约两尺,宽一尺有余,高半尺左右,这样的规格,装满银子时,重量正好在50到100两之间。
为了尽可能节约箱子,马佳绍英吩咐太监,寻了几个大木箱子,将每个箱子都装满五千两的银锭,约有312。5斤重。
一个小太监双手捧着一锭50两的大银元宝,来到银箱前,微微屈膝,缓缓将银元宝放入箱中,发出沉闷的“哐当”声。
紧接着,又有小太监拿来两个25两的银锭,轻轻码放在大银元宝两侧,满堆放整齐不多不少,直到一箱装满五千两白银。
马佳绍英的目光紧紧盯着箱子,嘴里低声念叨着:“这是第十箱了,仔细着点,别弄错了。”
会计司员外郎则站在一旁,一个仔细清点着已装箱的数目,一个拿着毛笔,在账本上快速记录着每箱的重量、编号。
账本每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一行行娟秀的小楷,承载着这50万两银子的去向,也记录着此刻银库内紧张而有序的一切。
会计司郎中,在一旁写好封条,盖上印鉴,贴在已经装好银锭的木箱上,以示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