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民心的数值也会有所变动?
李牧辰决定不再逗留,他去了吏部的官邸,找到了吏部尚书房玄龄。
房玄龄看见突然出现的李牧辰,眼里闪过一抹惊讶的神色,赶紧出来接驾。
“不知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房爱卿平身,快快起来。”
“朕经过附近,突然想起一些事情,这才改道来了吏部衙门。”
“不知陛下,是为何事而来?”
“不急,去你屋子里再细谈。”
房玄龄站起身,伸出手做出一个请的手势:“陛下请这边走。”
不一会,
李牧辰和房玄龄,就来到了吏部尚书办公的屋子。
房玄龄躬着腰,把李牧辰迎上了主位的座椅,又倒了茶送上去。
“陛下,请喝茶。”
“嗯,你也坐下,朕和你商量一件事情。”
“是,谢陛下。”
房玄龄坐下后,李牧辰就把刚才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和狄仁杰,如今一个兼着礼部的尚书,一个兼着兵部的尚书。”
“工部尚书的位置,就让王安石先兼着。”
“工部侍郎一职,朕想起户部有一个叫赵觉的人,才学似乎不错?”
“这个人,你有没有印象?”
李牧辰提起了赵觉,看向了坐在对面的房玄龄。
房玄龄掌管着吏部,朝堂百官的名单,他手里都有。
每个官员的政绩和才干,吏部都有记录在案。
李牧辰提起的这个赵觉,房玄龄第一时间没有立刻想起来。
不过赵觉在上次科举考试里,考的成绩不错。
赵觉写的一篇文章,房玄龄后来也有看过,当时还称赞了那篇文章写的不错。
而且在这段时间,房玄龄也在暗中考察百官。
经过细细回想,房玄龄想起了这个叫赵觉的户部官员。
“陛下说的这个赵觉,是不是户部郎中赵觉?”
“对——就是他。”
“朕还忘了他在户部任什么官职,只记得此人叫赵觉。”
“之前去户部的时候,朕和他交谈过几次。”
“此人的学问确实不错,虽比不上房爱卿你们三个尚书,不过底子确实很扎实。”
“朕曾经问过这个赵觉,一些关于国家建设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