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傅来到御书房,凌筝起身相迎,“太傅来了。”“臣参见……”“太傅不必多礼。”凌筝搀住周太傅,止住了周太傅行礼。“太傅快坐下吧。”凌筝吩咐喜财为周太傅赐座。周太傅坐下后,直白地问凌筝:“皇上召臣进宫,可是为寒山居士?”周太傅与凌筝说话向来不拐弯抹角,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能瞒过皇上。“想来太傅已经知道朕与寒山居士的爱徒相识的事情了。”凌筝亦直白。周太傅点头,“臣没有暴露皇上的身份。”“朕知道。”凌筝自是相信周太傅的聪慧,她召周太傅进宫,是想问周太傅和寒山居士的关系。“太傅和寒山居士,关系很好吗?”这是凌筝不知的。沉默须臾,在回答凌筝的问题之前,周太傅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宣纸。小心翼翼地将宣纸展开呈给凌筝,周太傅问道:“皇上可还记得这篇治国策。”凌筝知道这篇治国策,乃是一位名唤蔚钰的才子所作,却是至今未见过其人。这篇治国策紧密结合大夏国国情,逻辑谨慎,且思维独到,实属佳作。周太傅将这篇治国策带回府上品鉴,是凌筝准许的,这篇治国策里面的很多观点,凌筝亦赞成,凌筝准备和诸大臣探讨可行性后,酌情推广里面提及的方案和政策。凌筝看向这篇治国策,有些不解周太傅意欲何为,这与周太傅和寒山居士的关系,有关联吗?凌筝细看这篇治国策,突然顿住,电光石火间她脑海中浮现出真相。她就说,卫子瑜批奏折提及的方案和解决方法,思路为何如此熟悉,自己似乎在哪里见过。原来如此。蔚钰。卫子瑜。卫子瑜当真是好极了。转念间,凌筝便想明白了卫子瑜这么做的目的。凌筝眸色变冷,问周太傅,“太傅已经知道蔚钰是谁了,对吗?”凌筝突然的情绪变化让周太傅有些不解,但周太傅还是如实回答:“臣已经知道。”“臣与寒山居士,是挚友。”周太傅回答凌筝方才的问题。看向凌筝,周太傅继续说道:“蔚钰,是寒山居士的爱徒。”“此等高才若是能入仕……”“他不会入仕的。”凌筝打断周太傅的话,冷笑道:“卫子、蔚钰,就没想过入仕。”今日之前,凌筝并不知道周太傅和寒山居士是挚友,世间关于寒山居士的背景流传并不多,只传言寒山居士曾得一世外高人点化,方才成为当世大才,然后开创门派收徒。凌筝想知道寒山居士师出何人,传授寒山居士知识的人是不是穿越者,因此,才召了周太傅进宫。凌筝的冷语让周太傅心里疑惑更甚,他怎么感觉皇上好像对卫子瑜很是不满?二人难道不是好友吗?周太傅踟蹰地问凌筝,“皇上可知蔚钰公子是何人?”凌筝如实回答周太傅,“朕,也是刚刚知道。”周太傅抹了抹额头上并未有的汗水,问凌筝,“皇上与蔚钰公子……”凌筝打断周太傅的话,并结束这个话题,“蔚钰的事情,太傅不用管了,就当作不知道蔚钰是何人吧,朕自有分寸。”晚些时候她再找卫子瑜算账。周太傅心心念念蔚钰,是因为惜才,这样的旷世奇才,他实在做不到不招揽,皇上和大夏国都急需这样的人才。心中知道皇上比自己更在乎有才之士,周太傅按捺住情绪,不再与凌筝继续这个话题。凌筝也收敛了情绪,向周太傅询问起寒山居士。能回答的,周太傅皆如实回答凌筝。周太傅这个人,忠孝仁义,最为忠心,所以在君和友之间,他自然偏向凌筝,只在无伤大雅的问题上尽力不出卖寒山居士。在与周太傅交谈完后,凌筝大抵知道,寒山居士,百里山,势力不小。寒山居士于四海大陆持中立态度,正是因为态度中立,所以他与大夏国太傅是挚友的事情鲜为人知。凌筝把玩着桌上的毛笔,眸光幽邃,既然卫子瑜已经选择效忠于她,那寒山居士,百里山,又怎么能置身事外呢。与周太傅的交谈,让凌筝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只是,她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凌筝亲自将周太傅送出宫后,转身便来到长阳宫。卫子瑜正在书房看书,察觉到有人进屋,他正抬眸,便被一片阴影罩住。“皇上?”卫子瑜低声唤道。“笺兰居,蔚钰公子,丽妃真是让朕惊喜。”凌筝语气淡漠,喜怒不辨。卫子瑜的心跳乱了一瞬,皇上已经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