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代表由于不久前刚受到处罚,在这次会议上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代国和越国的代表则明确表示支持建立监督机制的提议。会议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各国代表就监督员的权限、选拔方式和责任范围展开了详细讨论。
最终大多数代表同意试行这一制度,决定由劳动国际从各成员国的监察人员中随机抽调人员,每个援助项目派遣两名监督员,一人负责监督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另一人负责监管资金使用。
第一批监督员经过短期培训后,被迅派往各个项目所在地。负责蜀国农机厂项目的两位监督员抵达后,立即着手审核项目的资金使用记录。他们仔细核对了账目和采购单据,现蜀国工业部将原本应该用于购买农机厂设备的资金,挪用了约三成用于修建政府办公大楼。
监督员随即约见了蜀国工业部的相关负责人。会谈中,官员起初试图以大楼工程已经开工、不能中途停工为由进行解释。监督员坚持要求必须归还被挪用的资金,并在会谈结束后立即将这一情况书面报告给劳动国际总部。
朱昭熙接到报告后,当天就给蜀国国王去了电报。电报中明确表示,如果不在规定期限内归还被挪用的资金,劳动国际将终止对蜀国的所有援助项目。蜀国国王在压力之下,不得不从其他政府项目中调剂资金,如数归还了被挪用的款项。
七月初,代国纺织厂项目遇到了新的困难。韩国提供的全自动络筒机已经安装完成,但由于代国工人缺乏操作经验,设备运行很不顺利。韩国派来的技术员只演示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对于设备故障排查和维护保养等关键技能,却很少提及。
当代国工人代表询问是否可以学习更深入的技术时,韩国技术员表示,根据协议内容,他们只需要提供基本操作培训,如果要学习更高级的技能,需要额外支付培训费用。这个要求引起了代国方面的强烈反应。
代国代表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劳动国际作了汇报。朱昭熙了解情况后,迅与虞国方面协调,派遣了两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前往代国。
这些技术员不仅耐心指导代国工人掌握操作技能,还现韩国提供的设备在某些设计上并不完全符合联邦标准。他们协助代国工人对设备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
同一时期,在鲁国钢铁厂,更换耐火砖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越国派来的技术人员全程监督更换过程,确保每一块新耐火砖都达到质量标准。厂主虽然对额外的开支感到心疼,但在看到新耐火砖的质量后,也不得不承认之前使用劣质材料确实存在很大风险。
随着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各个援助项目的执行情况逐渐规范起来。然而新的挑战也不断出现。
劳动国际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各个项目点的报告,反映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报告提到当地工人对新技术接受较慢,有的反映设备配件供应不及时,还有的报告指出当地气候条件对设备运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朱昭熙清楚地意识到,建立监督制度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是更大的考验。
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上,她向各国代表强调:“监督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是为了帮助各个项目更好地实施。我们要通过监督及时现困难,解决问题,使互助计划真正挥应有的作用。”
尽管各国代表对监督制度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代表都承认,自从实施监督以来,各个项目的执行质量确实有了明显改善。项目进度更加按时,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技术标准的执行也更加严格。这些变化为互助计划的持续推进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鲁国钢铁厂的高炉旁,一群工人围在越国技术人员身边,脸上写满了不情愿。耐火砖已经换好,本该进入操作培训阶段,但工人们却对新技术流程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
“这么复杂的流程,记都记不住,我们以前可不是这么干的。”一个头花白的老工人嘟囔着,“干了二十年,我闭着眼睛都知道炉温该多少,现在非要按本子来。”
越国技术人员李工耐心解释:“这套新流程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不仅能提高铁水质量,还能减少事故生率。大家看这里,”他指着控制面板上的几个参数,“按照标准操作,燃料利用率能提高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十五?”老工人摇摇头,“我们以前凭经验也不差什么。”
类似的场景在鲁国钢铁厂不同车间重复上演。工人们习惯了依赖经验判断,对标准化流程既不理解也不信任。李工和同事们只能一遍遍解释,慢慢说服。
七月中旬,劳动国际总部收到了第一份互助项目进度报告。秘书长朱昭熙坐在办公桌前,仔细翻阅着这份厚厚的文件。
报告显示,蜀国农机厂的设备安装完成了三成,但资金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代国纺织厂的络筒机开始试生产,然而工人培训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鲁国钢铁厂的高炉预计下个月点火,但工人对新流程接受度低,可能会影响投产后的正常运行。
朱昭熙将这些情况整理成简明扼要的汇报材料,准备在次日召开的成员国代表会议上进行讨论。
次日上午,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各国代表面前都放着一份进度报告复印件。当朱昭熙介绍完基本情况后,会场顿时热闹起来。
韩国代表先言:“从报告来看,受援国的基础实在太差。光靠我们援助是不够的,得让他们自己也多投入一些资源和精力。”
代国代表立即反驳:“如果他们有能力投入,就不需要互助计划了。我们应该多提供技术支持,而不是指责他们缺乏基础。”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逐渐升温。其他代表也纷纷加入讨论,有的支持韩国代表的观点,认为受援国应该更加主动;有的则站在代国一边,主张援助方应该提供更多支持。
朱昭熙静静地听着各方意见,等讨论稍缓后,她才开口:“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我认为,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