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工人家庭并非指像贾东旭那样的情况——全家为农村户口,仅靠一人薪资维生的家庭。
而是像双职工、城镇户籍的那种,买一台风扇夏季使用几个月,还是能够承受的。
听完何裕柱的话,院子里的人各有心思。
那些与贾家类似经济拮据的家庭自不必说,而稍富裕些的家庭则开始有所动心。
夏日里有这么个风扇确实令人羡慕。
片刻之后,不少人打算回去和家人商议此事。
然而,何裕柱并未过多关注这些反应,而是拿起另一台风扇走向主屋,送给何大清和陈娟夫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晚,o号四合院几乎每家都在谈论何裕柱今日带回的风扇。
后院的二大爷家尤其如此。
刘海忠和几个儿子围坐在桌边吃饭,大热天的,他们的布衫都被汗湿透了,只有长子刘光齐手里有一把旧蒲扇在扇风。
老二刘光天和老三刘光福看着大哥享受着凉风,心中满是嫉妒。
不过,刘光齐却不满足现状,“爸,今天傻柱家的事您听说了吧?他从厂里搞到了两台电风扇,听说吹得比吃冰棍还凉快。
爸,咱们家要不要也买一台?您在轧钢厂认识的人那么多。”
听后,刘海忠眼睛一瞪。
要是别的儿子敢这么说,他早就动手了,败家的东西!但这是他最宠的大儿子开口,才忍住了。
刘光天和刘光福没注意到父亲的反应,只觉得天气太热,听到大哥的话也随声附和:“爸,咱们也买台电风扇吧,傻柱一下子带回两台呢。
您在厂里可是高级工人。”
还没等两人说完,刘海忠直接站起来给了他们每人一巴掌,“胡闹!你大哥说说也就算了,你们怎么一点都让我省心?”
打完后,刘海忠喘着粗气,心里窝火。
电风扇花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到了“高级工人”
,这让他很不舒服。
他一直想通过技术升职,可现在连傻柱这种年轻人都过了他。
无论清华大学毕业还是厂长亲自迎接,刘海忠都清楚,傻柱在厂里比他还受欢迎。
加上两家过去的矛盾,他对何裕柱一直有些不满。
挨打后的刘光天和刘光福不敢再多喊,虽然心中对父亲更加怨恨。
而刘光齐虽然不受责打,却也默默观察着这一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
没错,即便从未挨过打,在这样的畸形环境中成长,他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现在,他只希望尽快离开这个家。"快了,就快了。”
今年毕业后,他就能从中专毕业,到时候分配一份工作,再让家里张罗着娶个媳妇,就能彻底逃离这里了。
刘光齐心中已有计划,作为家中长子,父母对他十分宠爱,结婚时也能分得不少家产。
一旦拿到,他就远走他乡,从此远离这个扭曲的家庭。
刘海忠夫妇并不知道,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的儿子,此刻正盘算着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年月日,轧钢厂的钢铁熔炉项目运行平稳,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另一边,黄宗兴负责的实验测试同样顺利。
所有相关资料已整理完毕,上报至工业部,只等上级最终拍板,便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何裕柱团队研的钢铁熔炉技术。
与此同时,何裕柱设计的第二代电风扇也获得了工业部的高度评价。
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理念,这款电风扇都展现了独特的创新价值,尤其是它对日常生活的改善,确实值得推广。
于是,工业部同意由红星轧钢厂负责生产这款电风扇,命名为红星电风扇,主设计师署名为何裕柱。
但那个年代没有专利概念,即便何裕柱设计并制造了这款产品,后续的销售收益与他无关。
当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个人不能享有此类收入。
对此,何裕柱并不在意,即便可能获得收入,他也不打算接受,因为未来的环境过于敏感,避免被贴上资本家的标签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