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向来勤政,这是……
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皇帝在床上病得起不来身的模样,有人已经开始酝酿泪意。
悲痛之色尚未浮出眼底,就变成了错愕:“什么?陛下一大早去了上清观?”
182归一道主13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修行者之事,非人所共知。
一国之君不事早朝而趋道观,在不明内情的朝臣眼中未免荒唐。唯有两代帝王心腹以及个别知晓修行者存在的人知道上清观的分量,故而在前者语出激愤时,后者的反应却大相径庭,言必称“圣天子自有决断,不会无故荒废早朝”,又拿先帝与上清观清源真人同出一门的事实来说事,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天子也算是探访长辈。
虽则如此,他们心中亦十分纳罕,不知出了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令天子连早朝都顾不上,甚至主动前往上清观拜诣观主。
却说大魏群臣个个想入非非之际,上清观中,闻听天子来访的清源真人亦是大惑。
当今天子也算一代明主,命人递话时称此来不以一国之君自居,反而是以后辈身份前来拜诣,如此既不损大魏国体,也给了清源真人极高的礼遇。纵使不愿插手红尘之事的清源真人也不能不回应这份礼遇。
大魏国君郁漳在道童的引领下一路步入上清观深处的一间小院,他挥退左右,独自一人踏入其中。院中背对着他自弈的老道转过身来,行了个道家稽首,气定神闲。
“……老道于山中修道,不问世事已久,不知陛下前来,所为何事?”
尽管天子自称此行乃是后辈拜诣长辈,清源真人却不会真的托大,以长辈自称。须知修行并非餐风饮露,财、侣、法、地缺一不可。上清观能立足于此,也颇多仰赖大魏供奉。无论如何,当对大魏国君保持一份尊重。不过也就仅限于“尊重”了。修行者面对凡人,很难没有高高在上之念。
郁漳对此毫无介怀,反倒很是憧憬这位的道骨仙风,只可惜自己没有修行资质。他开门见山:“朕此来有一事请教真人。”
说着便将手中的战报递给清源真人,其中字句皆出自延平侯,有边关众将为担保。否则天子很难相信广安侯的离谱“战绩”。
“敢问真人,天下修士,与广安侯伯仲之间者有几人?能战而胜之者又有多少?”
他直言不讳,就是来探听修行界整体实力的。以越殊所表现出的战力为标准,倘若犹有在其之上者,可见世俗皇权不过浮沙。郁氏皇族无论如何也要挖掘出有修行资质的后辈,着重培养。否则,大魏王朝的大好江山,得失也只在他人一念之间。此外,交好与拉拢修行者同样势在必行。
从前他是不会如此没有边界的,毕竟此界修行者少有干涉凡尘之事。可现在既然出了广安侯一个例外,难道不会有第二个?
若不趁机破开修行界的一片迷雾,继续一头雾水下去,天子的御座岂能坐得安稳?
郁漳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清源真人,却没能等来这位“师叔”的回应,反而听见一声响。是奏疏落在桌面,砸飞棋子的声音。
他眼睁睁看着原本道骨仙风、颇有世外高人气度的清源真人发出一阵不顾形象的狂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重返青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玄微道友真乃奇才!吾此生终得一窥筑基之门径也!!”
郁漳:“……?”
眼看这位有道高真此时兴奋得宛如多年不第的老秀才一朝中举,俨然有发狂之态,郁漳心中对修士的所有滤镜都碎成了渣。
他不是蠢人,原先不过是以为清源真人应当对广安侯的修为情况知之甚深,所以上来就拿对方当标杆试探其他修士的实力。
而现在,从清源真人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来,对方对广安侯的实力竟然一无所知,还是从他这里了解了情况才会如此激动。
郁漳的一颗心缓缓放下来。
他不是蠢人。哪怕清源真人什么都不说,现在他也能猜出来,广安侯的实力定然不一般,放在修行界必为少数佼佼者之一。
既然如此,至少短时间内他不用担心自己也不上东虏汗王的后尘了。想来其他修行者看在广安侯的面子上也不敢冒犯大魏。
心情放松下来的郁漳不禁笑着问道:“筑基之门径?莫非广安侯便是筑基修士?”
他对修行界的了解大都来自于先帝,只知道练气为修行之始,筑基又在练气之上。且隐约听闻筑基之艰难,练气修士众多。
清源真人拾起战报扬了扬:“倘若所言无差,玄微道友当是已经度过筑基雷劫。”
两人各说各的,对越殊的称呼皆不同,却不问即知彼此口中的主角都是同一个人。
他似乎觉得天子的反应太过平淡,郑重强调道:“据老道所知,此间千载以来未曾有筑基修士。玄微道友为天下第一人。”
……天下第一人?!
短短的五个字分量不可想象。郁漳终于明白过来,本该喜怒不形于色的大魏国君亦忍不住露出毫不掩饰的震惊之色:“如此说来,广安侯是世上唯一的筑基修士?”
郁漳放回肚子里的心突然扑通扑通跳起来,只觉得今日整个人像是在天上地上走了一遭。从天而落地,而后又由地升天。
什么叫大腿就在我身边啊?!
原本还担心世俗皇权在修士面前不堪一击,结果自家就拥有最恐怖的大杀器。只要笼络住广安侯,不仅大魏江山稳如泰山,混一四海,恐怕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当然了,身为帝王的本能也让他有几分忌惮,万一广安侯起了歹意……只是,明君与昏君的区别就在于此。面对有利有害的双刃之剑,昏君只会疑神疑鬼,割得自身鲜血淋漓,明君却知道趋其利而避其害。*
解氏三代皆为国而死,天子自认不曾亏待忠臣良将,又何必为不曾发生的事担心?
以解氏之门风,凭广安侯此番奔赴边关解民于水火的大义之举,难道还不足以信赖?我当以国士之礼待之,夫复何忧?
思绪电转只在一念之间,郁漳神色愈发欣悦,他附掌大笑:“大魏得一擎天柱矣!”
他的反应顿时让清源真人有了一种不再是一个人自得其乐的感觉。虽说不知道越殊是如何突破筑基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位筑基修士是他的“道侣”,日后他便有机会向其请教,一窥筑基之门径!
如此大喜之事,无人分享岂不是寂寞?清源真人拿出自己酿的酒,与郁漳一同庆贺,言语间滔滔不绝,在激动的情绪驱使之下,与郁漳分享了不少修行界的常识。
郁漳愈发认识到越殊从零到一的突破多么重要,他下定决心:“不知广安侯何时返京,朕当拜为国师,使天下咸知其功。”
话分两头,却说越殊这边,将麻烦事甩给延平侯之后,他便踏上未完的游历之旅。
一路游历,一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