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而今他所处的地界是灵气微薄的世俗界,距离传说中的修真界隔着十万八千里,纵使清源真人也不知该如何前往修真界。而在这个灵气贫瘠的世俗界,即便天赋异禀,修行至寿终,也未必能够筑基。
上清观祖祖辈辈,除却初代祖师之外,不曾出过一个筑基修士,就是惨痛的先例。
“老道天资愚钝,修行至今一甲子,堪堪练气三层,此生已是无望筑基。”说到这里,清源真人叹道,“求道难,难难难!”
他连叹三声“难”,又劝道:“修真求道,贵在一心,远离诸多红尘纷扰。小友风华正茂,又有勋爵在身,足可享一世富贵,何必步上老道后尘,为虚无缥缈的长生蹉跎数十载?百年后再回首,未必无悔。”
越殊明白他的好意。
此界练气修士,寿限不过二甲子,其中又有多少光阴都在苦修?相较之下,倒不如荣华富贵度过一生呢。
但他选择拒绝。
“道长见谅,有望见识天上风光,教我如何甘为井底之蛙?”
“罢,罢,罢!”清源真人不再多劝,他索性给越殊讲了讲自身修行《纳气诀》的经验,“小友初次修行,若不介意,老道愿为小友护法。”有个万一,他也能及时出手。
越殊:“多谢道长。”
他当即坐下,摆出五心朝天的姿势,按照《纳气决》中的内容开始汲取天地灵气。
清源真人没想到他如此爽利,而且完全不担心功法有问题,真真是一腔赤子之心。
他看向越殊的眼神十分欣赏。
只是……
少年人心性未定,一心向往神仙之事,一旦踏上这条路,就知道这条路有多苦了。
这般想着,清源真人眼神一变。
天地间仿佛刮起一阵龙卷风,而风眼正是面前双目闭阖、如雕玉堆雪的少年,四方稀薄的灵气源源不断向他涌去,几乎凝成漩涡。
而少年的修为也在他眼前“肉眼可见”地飞涨起来。从起初半分灵气也无的凡人,到练气一层,练气二层,练气三层。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一炷香,两炷香,还是三炷香?这就追平了他一甲子的进度?
清源真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忍不住怀疑自己在做梦。
龙卷风散去,一身松快的越殊睁开眼睛,只觉得这具身体沉疴尽去,如获新生。
感受着体内充盈的灵气,担心一口气吸收太多导致根基虚浮的他将修为停留在初入练气三层的程度,便迤迤然从地上起身。
他向着怔在原地的清源真人打了个道家稽首:“多谢真人为我护法!”
清源真人回过神来,哈哈大笑。笑罢,他一摆手:“道友不必多礼!老道还未恭贺道友,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同道中人!”
自然而然改变的称呼预示着平起平坐的地位。原本萍水相逢的一老一少,从此交往渐密,成了上清观上下公认的忘年之交。
如此直到半年后的现在,哪怕越殊在修行之外还分心诸多,修为依旧一路来到了练气六层,这还是受限于灵气稀薄的缘故。
越是往上走,越是能感觉到这片贫瘠的天地对修行的不利。越殊渐渐意识到,要想筑基,非得前往传说中的修真界不可。
然而……
“此事何其难也!”清源真人对此也是一筹莫展,“我上清观祖师便是来自修真界,奈何祖师留下的遗训中未有丝毫线索。”
暂时带过这一话题,二人尽情畅谈,交流了一阵修行上的心得,清源真人突然开口:“还有一事,道友或许会感兴趣。”
“十日后,万年县将召开鬼市,诸多修行之人趁此一聚,道友若有意,何不与我同行?”
【作者有话说】
生理原因,今晚没有更新,明天尽量早点更~
172归一道主3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越殊在上清观住了下来。
上清观清幽雅致,不受人事纷扰,灵机在世俗界首屈一指,着实是修道的好去处。
何况这里还有一位同道之人。
清源真人修为或许一般,见识却不短,至少做越殊修行路上的引路人是绰绰有余。
而越殊悟性惊人,又不吝分享其种种心得领悟,同样令清源真人受益匪浅,偶尔甚至会生出某些“大逆不道”的想法,譬如先师当年传他道法都不曾如此易懂,先师复生,只怕都得在这少年面前自叹弗如……
转眼就到了鬼市开张的日子。
二人在当天上午抵达万年县。
作为帝京附郭县,万年县向来繁华,又有四海闻名的天行书院,文风可称蔚然。街头随处可见青衫士子,也有人着道袍、佩竹冠,广袖飘飘,隐隐与周遭格格不入。
寻了一处客栈落脚,清源真人便要出门:“鬼市须待三更,现下时辰还早,老道要去见几位老朋友,道友可是与我同去?”
越殊摇摇头:“旧友相会,岂好叨扰?真人且去罢。我有一位表兄在天行书院,难得来一趟万年县,正好寻他做个向导。”
他口中的表兄正是解玉华与方明哲的长子方湛,才十六岁的年纪,已有秀才功名,而今正在书院苦读,备考两年后的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