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刑警并不知道失踪案幕后的真相,但他的猜想却给予了当时的对策部极大的启发。调查员们转换思路,越是调查越是发现这个猜想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真实。
只可惜这个时候已经迟了。“死神”已经在[众神殿]的接应下逃出东盟,甚至因此而踩着对策部的名声在里世界声名大噪。
对策部上任部长引咎辞职,连带着一批尸味素餐的对策部成员都被洗牌。更为年轻也更有能力和魄力的现任部长言叙上位。
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对策部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十年发展,东盟里世界混乱的格局有所改善,相较于西、北二洲,东洲的民间异能组织势力最小,也最低调。
不过这就是对策部的极限了。将所有异能者纳入管理、裁定里世界秩序的目标依遥遥无期。毕竟异能者身上没有超凡能量波动,藏身人群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只要不闹出大动静,发现他们比登天还难。对策部压根不知道民间有多少野生异能者。
当年的“死神”一开始冒头时,就不曾引来对策部的注意,只当是一起普通的犯罪事件而已。只是随着他越闹越大,失踪者的消失太过干净彻底、不留线索,这才引来对策部的关注,开始怀疑是异能者干的。
而“死神”本人起初还遮遮掩掩,后来干脆不加掩饰,仿佛就是要让世人知道那些人失踪是因为超自然力量。他第一次留下线索是当着监控探头的面湮灭了一个人,视频中没有拍到行凶的“死神”,事后调查员们只看到一个大活人被生生抹掉的画面。
如此嚣张的挑衅行为,在“死神”顺利逃出东盟后成了对策部上下刻骨铭心的耻辱。
哪怕过去十年,“死神”不曾踏足东盟一步,对策部却对他念念不忘,一直在收集与他有关的情报,事无巨细汇总。有专业的心理学家和侧写师由此勾勒他的面貌。
他的性别、他的年龄范围、乃至他的性格弱点……所有的一切都被编入了档案中。
就连他可能的身份都被圈出了一个范围。
十年前的连环失踪案中,年龄在十二周岁到十八周岁之间的受害者一共十七人,排除其中的女性以及条件不符的男性,“死神”的真实身份被圈定在六个少年之中。
作为里世界赫赫有名的非法异能组织,[众神殿]的作风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每一个出身[众神殿]的异能者或多或少都有点自恋自大,“死神”是其中的佼佼者。
有关他的档案上,专家是这么分析的:“‘死神’觉醒异能的年龄在12~18周岁之间,大概率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完整,人格构建不全。异能觉醒、精神力跃迁的过程很可能放大了他性格中自恋自大、追求完美的一部分。让他自以为神,不再接受凡人的‘束缚’,而是反过来裁定凡人……”
“他不以杀人为罪,对普通人没有同理心,普通人于他而言与花花草草无异,是否铲除路边的花草全看他心情如何……”
档案中给他贴上的关键标签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拥有超能力的中二病#
中二少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超能力、可以为所欲为的中二少年。更可怕的是他已经在这条路上头也不回走了十年。
里世界众所周知,他杀人就像是园丁拔除花园里的杂草,被他盯上的人就像是登上了死亡名册,“死神”之名名不虚传。
现在,这样一个行走的“人命橡皮擦”来到了东盟。即便不为洗刷十年前的耻辱,身负重任的对策部也不能对此不管不问。
会议室里,不断有人发问。
“‘死神’来东盟是有什么秘密任务吗?”
“有没有办法确定他的行踪?”
“‘降神计划’具体是什么?”
“需要大家怎么配合?”
言叙的副手一一为他们解惑。
“线报显示,‘死神’这次到东盟是为了接引一位新人,当年他就是被‘神王’亲自接引入[众神殿]的。这个神秘的新人能得到‘死神’的接引,天赋异能可想而知……[众神殿]野心勃勃,已架空北洲数个小国,对策部绝不能放任他们如虎添翼!”
“要是能确定死神的行踪,我们早就行动了,现在只知道他在三天前入境,还没来得及和新人会合,完成接引的任务……”
“至于‘降神计划’,和前段时间出现在白桦市的连环失踪案有关,幕后之人耍弄小聪明,故意模仿十年前的连环失踪案,企图将警方的视线转移到当年的嫌疑人身上,殊不知有些人不是能随便利用的……”说话的人意味深长,“他们付不起这代价。”
听到这里,一位近年才加入对策局、不曾参与当年之事的成员举手发问:“‘死神’应该不至于理会这种小虾米吧?他身上的头等大事不是[众神殿]的接引任务吗?”
“这你可就想错了。”另一位隔空和死神交过手的成员当下摇头道,“封建时代的天子之威尚且不允许凡人触犯,何况神明之威?他自以为神,杀人都是在执行‘神裁’,怎么允许普通人以假乱真、玷污他的‘神裁’?”
“以‘死神’的性格,决计不肯容忍的。他要是在国外也就罢了,随便联系个东盟境内的‘神仆’替他跑腿。既然他身在东盟,少不得亲自去一趟,对冒犯者施以神裁。”
“而‘降神计划’,正是针对他的性格弱点制定的……这一次,绝不能再放跑了他!”
“正好让某些人知道,东盟境内,不是神神鬼鬼的天下;超凡之能,不是为所欲为的倚仗!”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章~
143燃灯之人18
◎隐于迷雾之下的都市传说◎
“上面搞什么名堂?案件未破就大肆宣传,媒体记者都快把我们警局包围了!”
白桦市,市区派出所,好不容易躲开门外蹲守记者的张骊走进办公室,与同事打过招呼,她便难掩烦躁地抱怨了起来。
“谁知道上面怎么想的……”同事无奈摇头,“也许是想催我们加快速度破案吧!”
提及这个话题,张骊止住抱怨,沉重地反思道:“说到底,还是怪我们破案不力。”
作为警察,打击犯罪,保护民众安全是他们的责任,既然本职工作没有做好,不该埋怨别人,最该埋怨的是他们自己才对。
这一刻,办公室内的气氛有些沉重。想到那些无缘无故失踪的人和他们的家属,大家找出真相、为他们讨回公道的心情不由更加强烈。一个个顿时不再多言,纷纷坐到各自的座位上,将他们已经看过许多遍的案卷重新翻开,不肯放过丝毫的线索。
这次的连环失踪案真是见了鬼了!明明前面几起案子中他们还找到不少线索,几度以为就要捉到犯罪嫌疑人的马脚了,最后的调查却不如人意。仿佛犯罪嫌疑人在一次次案件中飞快进化,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果断,可供调查的线索也越来越稀少。
好几次以为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窝点却几度失败,对警方的自信心打击极大。甚至一度让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方向。
张骊是依旧坚信自己没有查错的人,她抬笔在笔记本上刷刷列出总结的线索,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我有一种直觉,我们好几次都接近目标了,只是后者总能在落网之前及时转移,就像是知道警方的动向一样……”她不得不怀疑,有人在为嫌疑人通风报信,他们的队伍中出现了叛徒!
这个想法她不敢说出来,也不愿相信这间办公室中居然有与犯罪分子勾结的同党。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全神贯注投入到对案件的调查中,不放过一丝可能发现的线索,时不时还要处理找上门的其他治安事件。
一个上午转瞬即逝,这天的午饭张骊是在派出所里解决的,才用过午饭,局里便接到一起报警电话,张骊第一时间出警了。
驱车来到报案的公交站点,张骊抬眼一看,嘴角的笑容顿时冲淡了她脸上的愁色:“又是你啊,我们的先进小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