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字都裹着炽热的喘息砸在顾笙耳畔,李修远带着薄茧的掌心覆上他汗湿的后颈。
顾笙偏头躲开那道热气,却将天鹅颈抻出更脆弱的曲线。
沾泪的睫毛扑簌簌扫过李修远掌心,像濒死蝴蝶最后的振翅。
“谁、谁要”未完的嗔怒被碾碎在骤然侵袭的唇齿间。
李修远此刻的吻轻若初雪,可紧绷的腰腹却如同蛰伏的凶兽,预告着即将倾泻的滔天爱意。
窗棂外流云缠住新月,将满室春光绞成旖旎的琥珀
李修远抚着怀中人浸透汗意的蝴蝶骨,顾及这人明日还有得忙,两番云雨后,终是压下眼底翻涌的爱意。
让这株染透他气息的白芍药稍作休憩。
顾笙早已累得不想动弹,任由这人给自己收拾。
第二日,顾笙早早起了,但他起时李修远已经准备好早餐了。
晨曦微露,李修远熬的小米粥正冒着热气,配着几样精致小菜,香气飘满了整个小院。
顾笙揉了揉眼睛,看见李修远正将最后一碟腌黄瓜放在桌上。
“怎么不多睡会儿?”李修远擦了擦手,替他盛了碗粥。
“今日有的忙。”顾笙接过碗,“需要早些过去看看。”
今天是揽月阁开业的日子,因此大哥李明远他们都没再去食味坊,而是一同去了揽月阁。
话说这揽月阁从修葺到现在他们也没到过,关于它的宣传这几日倒是听得多,不禁很是好奇。
“二哥夫,门口那真要作诗才能进?”李倩咬着筷子问道,但她不会啊。
周兰笑着给她夹了块酱菜:“你呀,到时候当门童呗。”
一家人说说笑笑用过早膳,八点开业,他们六点多就到了店铺。
天色尚早,但街上已有早起的商贩开始摆摊。
揽月阁门前挂着的红绸在晨风中轻轻摆动,门楣上“揽月阁”三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顾笙推开雕花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混合着新漆的味道扑面而来。
大堂内,二十多个伙计和使女们早已做好准备。
绮梦阁来的姑娘们也已经各司其职。
高空中,十盏琉璃宫灯高高悬挂,虽未点燃,却已能想象入夜后的辉煌。
正中央一座四面环绕的三尺高的红木台子,上面留着空白,是为展示今后佳作准备的。
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名家字画,很多都是周林安和柳如是花关系花大价钱弄来的。
最显眼处是一副丈二长的对联,上书:“揽月摘星非妄语,吟诗作对有真人”。
“这”李明远环顾四周,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他原以为夫只是开了个普通饮茶论书的酒楼铺子,没想到竟是这般气派。
柳如是和周林安这时也来了。
顾笙朝二人点打招呼,最后一遍检查各处细节,确认无误后,便待八点准时鸣炮开业。
七点半的时候,店门口已经慕名来了一大群乌泱泱的人。
打头的是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儒衫,一看就是城中知名的文人雅士。
他们身后跟着数十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个个手执折扇,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不用猜也知道,这些人都是冲那本传闻中的古籍来的。
“听说三楼全是大儒之作,闻所未闻。”
“管它是什么,能一睹真容便是三生有幸!”
人群中议论纷纷,更有好事者已经开始吟诗作对,为待会儿的进门考验做准备。
普通老百姓也有不少,虽不识字,但也好奇来看热闹。
几个卖糖葫芦和泥人的小贩见人潮涌动,赶紧在揽月阁对面支起了摊子,生意顿时红火起来。
“让一让,让一让!”两个伙计抬着一块丈余长的木板挤过人群,将木板立在店门右侧。
板上贴着一道入门试题:“一轮明月照九州”,求下联。
“这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啊。”一位老者捋须沉吟。
“九州对什么好呢?四海?不行,平仄不对”
“我想到了!‘半卷诗书传千古’如何?”
人群中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更有心急的书生已经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书写。
店门左侧,周林安摆好了桌案,准备登记那些对出下联的客人姓名。
另一边,赵明轩收拾好后准备出门,却见平日这个时辰在看书的父亲也一副要出门的打算。
赵常林今日特意换了一身崭新的藏青色长衫,腰间挂着一块羊脂白玉佩,连平日里随意挽起的发髻都梳得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