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51章杨梅
“生不了!”
这是厉不厉害的事吗?
“好吧。”那个兽人一副惋惜的神情,“那你……”
顾篱不想再听他的奇思妙想了,匆匆打断:“豆子煮好了,快来吃。”
他不光准备了毛豆,还带了几个咸鸭蛋过来,上次尝过,咸味足够之后就把咸鸭蛋从罐子里取出来,重新整理泥壳把蛋包裹严实,然后晾干放在通风处,时不时检查一下,有泥壳裂开的就拿出来放着,早一点吃。
这几个蛋是最近攒出来的,用来凉拌,野菜过水焯一遍,滴几滴油,再拌上咸鸭蛋碎,咸鸭蛋提供了咸味就不必放盐,搅碎了混在绿油油的野菜中间也不会很咸,只是香。
尤其是蛋黄,沾在菜叶上,口感沙沙的,咸香诱人回味无穷。
这一盘凉拌野菜是吃最快的,接着就是毛豆,毛豆他也放了少量的盐煮,本来煮完的盐水他还想回收的,因为陶锅裂开,不敢再煮下去,只好就这么先放着。
他们部落内没有这种豆子,一般豆子也不是这种吃法,都是跟杂粮放一块儿煮粥的,不会像这样带皮煮。
现在豆子还很嫩,口感清甜水分足,带一点点咸味非常香。
松原还挺喜欢的,连豆荚都要嚼一嚼,后面回去路过豆田的时候还撺掇顾篱:“再摘一点,我帮你摘。”
顾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不行,今天就是给你们尝个鲜,要等完全熟了才能摘,种太少了,要留种还要做豆腐,这次收了多留点种,以后就能吃一点毛豆了。”
松原才放弃:“好吧,你不回去吗?这里还有事?”
“没事了,我收拾收拾等北阳。”
正说着,就听见一个兽人喊:“北阳。”
北阳巡山都是兽形,兽形去兽形回,部落里的兽人多多少少都见过,没什么奇怪的,但是今天他叼着一个小篮子。
小篮子只有巴掌大,跟背篓不同,浅浅的,提梁都只用了两根细藤,一看就知道装不了什么东西。
那么大个白虎叼个小篮子,别人看着怪,顾篱眼里只剩下可爱,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回头说:“你们先回去吧。”
自己快步走过去,在北阳面前蹲下,从白虎口中接下篮子,然后呼噜呼噜头毛,又贴过去蹭蹭脸,小声说:“你真的带去啦?”
这个小篮子是他编着玩的,编好了也不知道要放什么,就给北阳开玩笑说:“串个绳子给你挂脖子上,兽形出去也能带东西。”
他去看篮子,揭开上层的草,里面是几颗红到发黑的果子:“杨梅!”
北阳说:“给你吃。”
顾篱又笑着去抱他,亲了一下才拿起一颗杨梅吃,没有驯化栽培的杨梅果核很大,果肉少,不过成熟度放在这,还是很甜的。
一口咬下去,红色的汁液溢出,沾湿了嘴唇,顾篱笑得眼睛弯弯:“好甜,你从哪里找的?”
北阳说:“竹林过去有个湖,绕过去,那座山的背面。”
听着就远,几颗果子一下变得珍贵起来,顾篱没舍得都吃了,提着小篮子跟北阳一块儿往房子那边走,一边走,一边指尖时不时碰碰白虎。
这边的兽人们也没走,围观完他俩互动,一个兽人酸溜溜地说:“我也想找伴侣。”
别说是单身兽人了,不单身的看着都羡慕,兽人们和亚兽人相处的时候大多是人形,连流浪兽人到了要找伴侣的时候都知道变成人形。
哪里见过这么亲近兽形的亚兽人。
顾篱小声说:“我给你留了豆子,吃了我们再回去。”
毛豆他摘下来不多,就像跟松原说的那样,大部分得留着等成熟再摘,除了今天招待兽人们的这些,还有一点拿回部落里给大家都尝尝。
部落里人多,每个人吃不了多少。
这一小碟算他的私心。
房子里没什么东西,就一条土炕占据了小半间屋子,顾篱坐在炕沿,拍拍身边的位置,让北阳也上来。
北阳在炕边踱步,顾篱自信地说:“上来上来,塌不了。”
北阳这才跳上去,顾篱又是一扑,白虎顺着他的力向里侧滚了半圈,四肢朝上地仰躺,顾篱就嘿嘿笑着埋头吸大猫。
这房子可太好啦!
玩够了顾篱才把毛豆端来,一看北阳是兽形,吃起来没那么方便,又开心地说:“我给你剥。”
顾篱提着小篮子回去,给阿母也尝尝。
红叶吃过杨梅,问他:“哪里来的?以前北边小山洞出去一点有两棵树,采集的时候我们会去吃,后来有一次着火把树烧死了。”
顾篱听着觉得好可惜,难怪他以前没吃到过:“北阳带回来的,说是南边竹林过去,那个湖对面的山上。”
亚兽人们采集会优先选择地形相对平坦、路好走东西多的地方,那边太难走了,红叶听完也没说要去,杨梅又带不回来,只能在那边吃,为了那么一口,太费事了。
“你想吃就叫北阳带你去,晚上睡在河边房子里,早上天亮就去,走快一点,吃完路上还能采集一点别的东西,那边有山楂。”
山楂成熟了都是酸的,别说现在没熟透的时候,不过山楂不像杨梅,它能带回来,顾篱又会做果酱,他从做出一次麦芽糖之后,就经常采集发芽晚的草苗回来熬糖,家里糖没缺过,这时节山里果子又多,他时不时就做点果酱吃。
顾篱听见有山楂就心动了,杨梅不好带回来,做成果酱就能带了,那边还有山楂,他带糖过去就能做。
不过这样一来肯定要在外面过夜,就算顾篱说喊上北阳,红叶也没立即同意,这得山君说了算。
自从北阳搬出来住,顾篱就很少晚上往山君家里头跑了,忽然出现山君还意外,问他有什么事。
顾篱说:“我想去摘杨梅。”
他不确定部落里是怎么称呼的,可能根本没名字,因为阿母是顺着他叫的,为了确保沟通顺利,他带了两颗杨梅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