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钢在苏梨家聊了三个多小时。
苏梨不着急要钱,当初给赵钢拿了两千块钱就想投个机会,万一能赚呢?
当然也有赔钱的风险。
去南方着实赚钱,但不是人人都有命把货和钱带回来的。
赵钢有这个能耐,以后差不了。
不过她知足,投了两千进去就行,下次人家走货的时候,她就不掺合了。
能忍住自己的贪心,安享晚年比较好。
苏梨见赵钢刚回来,风尘仆仆,给她带了好多礼物,都是南方的稀罕货。
她也不能小气,干脆给赵钢煮了饺子。
饺子是苏梨和几个儿媳妇一起包的,包好后冻在一个小缸里,苏梨饿了或者想吃了,就煮一点来吃。
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赵钢眼睛都直了。
“我真饿了。”
“饿了就吃,别跟我客气。”
苏梨顺手递过来一头大蒜,赵钢不客气的接过筷子,吃上了。
酸菜猪肉粉条的饺子,这一口下去,回家的心落下了。
“好吃。”
“好吃还有。”
赵钢继续吃,苏梨在一旁慢慢说。
苏梨告诉赵钢不要着急出货,慢慢来,更不能在一个地方大面积出货。
赵钢都仔细的听了,记下了。
他算是知道了,有些人吃过的盐确实比什么都多。
一顿饺子吃完,赵钢准备走了。
“大娘,年前我肯定把钱给你送回来。”
其实他还想跑一次,趁着年前再赚一笔,不过先看看出货的度再说。
“行,你看着来就行。”
苏梨送走赵钢,转身关了门,插上门闩,赶紧回屋,天怪冷的。
北风呼呼的刮,苏梨抱着胳膊进屋,关好门。
看着阴沉沉的样子,冬天的第一场雪说不准就要下了。
现在的屋子再暖和也不如后代暖和,因为房子不行,漏风。
回到屋里的苏梨,用炉钩子钩起炉子盖儿,火铲儿撮起几块煤,填进去。
又蹲下,用炉钩子钩钩炉子的下面,让烧的煤灰掉下来。
煤灰掉下来也别浪费,随后拿两根小地瓜埋进炉灰渣子里,慢慢烘烤着。
这样烤出来的地瓜,格外好吃。
炉子弄的差不多后,苏梨进屋把刚刚的饭桌子收拾干净,从炉子上的水壶倒点温水出来,洗碗。
她可不想节省那点热水。
隔壁老王家,为了节省点媒钱,大冬天的也用凉水。
尤其是遇见那苛待儿媳妇的,非要儿媳妇大冬天在外面,用带着冰碴儿的水洗衣服。
搓磨的招儿多了去了。
当然也有不愿意的儿媳妇,东北养出来的姑娘大多还是很彪悍的,举着菜刀就跟婆家干仗。
街坊邻里的,每天都能看点八卦。
在别人家,苏梨家也是个奇葩。
放着自己的亲儿子不要,非要和一个离婚了的儿媳妇好。
老四程俊北结婚一个月了,在学校升主任了,每天走路都带风。
附近有孩子在上初中的,没事就和苏梨念叨,他们家老四出息了,有望成为最年轻的校长。
苏梨听了只是笑笑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