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北宋县令庶女 > 2330(第4页)

2330(第4页)

“三姑娘,大娘子要奴婢通传一声,说是宴席已经准备妥当。”

隔着门,许栀和抬高了声音回道:“知道了。你去告诉大娘子,我稍后就过来。”

门外人应了一声,离开了。

方梨正好换完衣服出来,见许栀和已经站在门口,连忙上前两步走到她的身边,“姑娘,我好了,咱们快些去吧。”

正堂中,吕氏已经在上首坐下,右手边的杜小娘也已经落座,许应松被后面的奶嬷嬷抱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四处打量。

许应樟正在和吕氏见礼。许栀和一进屋,立刻所有人的视线朝她投了过来。

她顾不得观察场上动向,连忙上前两步,朝着吕氏俯首拜道:“母亲安好。新岁已至,愿母亲身体康泰,事事顺心。”

吕氏垂眸看了一眼正在俯身行礼的庶子庶女,这两个向来是最省心的。

不像隔壁院子的那个……

吕氏摆了摆手,示意两人起身,“都坐下吧。”

许栀和默默用眼角余光打量场上局势——许县令和吕氏坐在上首,左边第一位到底大娘子留给姚小娘的位置,还是留给大郎许应棣的位置呢。

如果是大郎且好说,直接顺着往后面坐就是了。只怕是留给姚小娘的位置。

要是姚小娘坐在这边,许栀和左边一个姚小娘,右边一个许玉颜,不必动脑都能知道场面何等腥风血雨。

她可承受不来。

许栀和愣神的期间,上头的吕氏朝身边的婢女使了一个眼色。

后面侍奉的婢女在左边第四个位置前倒了一杯茶水,道:“姑娘请落座。”

许栀和:“……”

当真白想那么许多。

她的位置原来在这后头猫着呢。

许栀和从善如流,走到婢女的身边坐下。

这位置巧妙,刚好左边临门,一转头,就能看见庭院外面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

许应樟落后一步,看清许栀和坐的位置后,忍不住愣了愣。

去年大郎远赴汴京赶考,三姐姐当时是和二姑娘许宜锦对面而坐,当时的位置,正是顺数第二。

没想到一年功夫,坐到了最末的席位。

杜小娘见他发呆,伸手推了他一把,“快去三丫……你三姐姐对面坐下。”

许栀和看着许应樟一脸懵懵懂懂地被推了过来,心底觉得有些好笑。

兜兜转转,最后面的两个位置依旧被他们俩承包。

吕氏见两人坐下后,清了清嗓子道:“黄昏时候姚氏那边叫人传了话,说是六姑娘想和她坐在一处……应樟,委屈你了。”

言外之意,他们两个人轮到这个座位,都是姚小娘的意思。

冤有头债有主,若是心生不满,也别找错了人。

许应樟被吕氏点名,立刻起身,拱手道:“母亲言重,六妹妹年纪尚小,让一让她是应该的。”

吕氏见他一脸平和,不知道是信了还是没信,嘴角无声地动了动。

在旁边人看来,她依旧是端庄又威严的样子,抿着唇角,神色冷然。

等候的期间,许栀和在心底暗自数了数席上的座次。七哥儿许应松尚且年幼,跟在杜小娘的身边,故而是没有他的座位的。

许县令自然和吕氏坐在上首。下面剩了五个位置,算算没来的大郎、许玉颜、姚小娘和许兰舒。

数目是对不上的。

难不成有什么人要来?

许栀和心底有些奇怪,却又找不到人询问,只能在心底暗自琢磨。

吕家一家子都在湖州任上,抽不出空……况且真要是吕家来了人,也不该是杜小娘坐在右一。

看来这位“来客”,身份低于许家大郎,又同时,高出他们这些小辈。

两相结合,并不难猜。

近来常与许府交往的,也只有那一位“邓家郎君”了。

许栀和偏头去问方梨要帕子,后者压低声音道:“姑娘,今日站在大娘子身边的不是孙妈妈。”

“……”许栀和将帕子攥在手中,不敢直接朝着吕氏望去,只在心底默默记住这一点。

孙妈妈身为吕氏的陪嫁,在吕氏身边服侍了二十多年,是许府的管事婆子。

像方梨、丹桂这样的小丫鬟,见了面都要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孙妈妈”。

往年年宴,孙妈妈站在吕氏身边,从无缺席。且今天晨起的时候,她去给大娘子请安,那时候孙妈妈分明还是好好的。

看来在她离开后,正院里面发生了不少事。

许栀和有些庆幸,自己没穿那件枫红色的衣裳。

还是这样不起眼的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