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赋彩[公路] > 5岩肌(第2页)

5岩肌(第2页)

“在这边条件有限,你应付着吃两口,晚上再带你去吃有特色的。”宁玛擦完嘴,站起来往外走,“我们还是抓紧看窟。”

周亓谚没有意见,拿上遮阳伞跟着宁玛走出去。

偏巧,在推开餐厅门的时候,和刚刚文创店里的女生们碰上了。她们看向周亓谚,欲言又止。

周亓谚垂眸撑伞,一把扯住要往阳光底下闯的宁玛。他懒散开口:“慢点。”

宁玛头顶投下一片阴影,她抬头看去,青金石蓝的飞天莲花藻井图案,在夏日更显清凉。

周亓谚握着伞把的手,指骨分明,也许是常做装置艺术的原因。

他的手虽然瘦削,却有力量喷薄而出的感觉。

“我们一起走,你晒太阳我却一个人撑伞,看起来很奇怪。”周亓谚单手插兜,低头对宁玛说。

但这画面落入旁人眼里,就像是伞下窃窃私语的小情侣。

果然,艳遇不是那么容易有的。

文创店的闺蜜小团纷纷摇头,转身去捕捉别的帅哥了。

-

下午,宁玛给周亓谚安排了323、427、428还有藏经洞四个窟。

藏经洞在莫高窟的历史上,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初,它只是唐代洪辩高僧的一个影窟。后来不知为何,这里竟然变成了各种经卷佛典的储藏所。

周亓谚有了上午的经验,现在每到一个洞窟门前,都会抬头看一下门框上的序列号。

但这个所谓的藏经洞很有意思,上面标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16-17窟。

“你进来就知道了。”宁玛抬手,拍了拍周亓谚的肩膀。

她装作动作爽朗,其实心里像打鼓。也许是周亓谚太区别于以往其他游客,她一边想公事公办敬而远之,一边又觉得脑子像被晒迷糊了,想和他再熟络一些。

但好在,周亓谚没有对她突如其来的动作表示出反感。宁玛松了一口气。

藏经洞久负盛名,参观的人没有停歇的。无数游客从他们身边略过,他俩也不好再停留,于是赶紧往里走去。

跨过门槛,入目是一个极大的洞窟。

“这是16窟的主室,也是莫高窟现存最大的洞窟之一。”宁玛带着周亓谚步入甬道,一边小声介绍。

“看右手边,人很多围住的那个口子。”宁玛示意周亓谚挤进去去看,自己倒躲在人群之外,只通过耳麦给他隔空讲解。

“这就是17窟的入口。”

1900年,王圆箓道士在清理16号洞窟的积沙时,忽然发现甬道右壁,有填补重砌的痕迹。

他好奇地掘开这重墙壁,被大漠黄沙封闭了近千年的藏经洞重现世间。

从魏晋到宋初的5万余件文物,都被藏在这不到十平方的洞窟中。

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

汉文、吐蕃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希伯来文……

文献、绢画、纸画、法器、刺绣……

可谓包罗万象。

它有多珍贵的研究意义,已不用多说,因此也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只可惜,当时时局动荡。

王道士多次上报,均未引起清政府的重视保护,却被一些西方来的探险家们,盯上了这个宝藏。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以40个银马蹄,“买”走了七千份书卷、六千多残页,以及佛画、佛幡,共计29箱。

次年,法国人伯希和如法炮制,带走了一万余件的敦煌文书。此后数年过去,日本、俄罗斯、美国又想尽办法,带走了许多文物。

至今,它们仍散落在各国。

说着说着,宁玛垂下眼睫,叹了口气,有些伤感。

“我们还是来说点好玩的吧。”宁玛调转话题,对着话筒说,“你能看见洪辩和尚身后的壁画吧?壁画左侧画的那棵树上,挂了一个包包,据说爱马仕就是借鉴了……”

宁玛还没介绍完,就看见周亓谚退出了人群。她走过去,发现周亓谚微微皱眉,神色不佳。

“你怎么了?”宁玛抬头看他,还以为他是为敦煌的历史而伤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