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英跟东家坐下来细谈,商议排演的具体时间、地方,以及撤离路线。
东家额角汗水直流,暗叫不妙,小心陪笑伺候着,一等吴洪英等人离开以后,他紧忙跑回去清点自己积攒的家产,慌忙收拾东西,只待出演最后一场戏,往乡野间逃去,躲藏保命。
至于报官捉拿吴洪英以解除危机?
想都不要想。
不提吴洪英她们能够潜入城中的手段,武艺超群,只说官府差役,即便他成功跑去报了案,没有银钱引路,官吏也不会信他,为他特地跑腿办案,他踏进县衙门槛便要脱层皮。
两权相害取其轻,做完最后一场,回乡下老家躲避灾祸。t?@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今连皇帝也不好过,四处逃窜,这世道乱糟糟,回乡避祸其实算是好事。
东家做好打算。
分配人员,排练预演,《冯秋叶》这出戏不长,唱词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一两天时间就基本可以完整唱下来,多一天时间练习,逐渐熟练。
可以说,它唱确实是好唱,不过内容实在禁忌,难以在大庭广众下开口,就怕唱着唱着人被投入狱中,背上谋逆乱民的罪名。
大家在练习的时候,提前收拾了包袱放置脚边,方便随时抱包袱逃跑,没有一个人胆敢放开嗓子,恣意吟唱,过程中眼珠子滴溜溜狂转,时刻注意周围环境。
真正到了公开演唱的日子,所有人置生死于度外,闭眼豁出去,各自装扮好,登台演唱。
东家敲锣打鼓,在外面吆喝道:“今日上新戏《冯秋叶》,免费观看,桥段清奇,仅唱一次,错过就没有了,要看戏的赶紧来。”
唱完他们就逃跑,才不会傻傻等官府差役来拿人,说仅唱一回,没有问题。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街道过往行人惊诧,这瓦肆里的东家姓卢,他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平日里多看一眼他手下的乐伎艺人,蹭口水喝,他都恼怒,拿扫帚追着他们要钱,今天怎么回事,被鬼附身了?
卢东家一边心惊胆战,恐惧笼罩全身,身体绷紧,另一边看着源源不断的客人走进瓦肆,他又肉疼。
这些都是钱,本该进他口袋的银子。
罢了,保命要紧。
卢东家看眼天色,掐算时间,时刻准备逃跑的动作,观众看了戏,引起议论和骚乱之时,就是他跑路的最佳时机。
观众就坐,晚来的只能站立在外,寻找视野好的位置,扒着栏杆往里看,期盼一会儿看得清楚,听得舒心。
“噔——”
锣鼓敲响,好戏开场。
人群骚动,所有人倾身,眼含期冀,激动道:“开始了。”
一阵急切的乐声奏响,浓妆艳抹的戏子捏着冷汗,鼓足勇气登上舞台,正式演唱《冯秋叶》。
由于功底在,一开嗓,观众享受地闭上眼睛,认真感受唱词,沉浸于剧情中。
随着判官问罪,女鬼的生平逐渐明晰,阴差阳错的命运,迫不得已入宫,富贵迷人眼,越看大家越觉得熟悉,低声琢磨:“怎么感觉像是在哪里听过……”
剧情迅速推进,进入结局,京都危困,天子奔逃,半途贵妃被赐死,人群里忽地响起一道清脆拍掌声,诧异道:“这不是当今圣上和冯贵妃吗?”
一石掀起千层浪,其余观众当即反应过来,“是啊,就是冯贵妃,冯秋叶,全都对上了。”
这时,台上的演绎进入高潮,女鬼大骂皇帝贪图享乐,昏庸无能,刻意纵容冯相一手遮天,冯氏族人为非作恶,漠视法度,朝堂官员胆小如鼠,为保全自身冷眼旁观,更有甚者与奸相同流合污,最终清算过错,却只有冯贵妃有罪,其他人的身影皆不存在。
众人齐声惊呼,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唱词未免太大胆放肆了些,怎可对天子指手画脚,对文武百官胡乱揣测?
“谁写的唱词,不想活命了!”
“方才吟唱之语,似乎有几分道理,贵妃未曾插手朝政,灾祸的因由在冯相,谈何贵妃误国?圣上若是心意坚定,励精图治,岂是一个女子可以困住的,又没有捆住他的手脚……轻描淡写放过罪犯冯氏,赦免罪过,恩赏爵位的也是圣上,朝臣无一人阻拦,怎么就怪到贵妃身上了,最后死的也只有贵妃呢!”
观众是跟着冯秋叶的视角走的,能够体会她前期的不易,心生怜惜和同情,大部分人非常顺畅地接受戏文里冯秋叶的观点。
判官问罪到最后,大家都不接受女色误国这一点,剧情陡然一转,径直来了个前世之因,冯秋叶忍无可忍,吞噬判官,戏文进入结局。
最后一个字收尾,不顾台下观众的满脸震惊,戏子们匆匆结束,火速丢了衣裳,趁着官府差役还没来,赶紧提溜包袱按计划逃跑。
两方态度不同的观众争论冯秋叶的批判话语之时,戏台上转眼空空荡荡,给观众们迅速表演一场什么叫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