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古代篇之谢红叶
白石礼怎么会知道谢红叶的打算?
这个问题谢红叶一时间想不清楚,和谢红叶认识不过三两天的九湘就更难从这些对话中找到合理的答案。
除非——
白石礼有先见之明。
白石礼丢下还没回过神的谢红叶,转身向观内走去,衣袍随风猎猎,身形清瘦如柴,鹤发苍颜。仿佛一不留神,她便会乘风直起,消失于日月星辰之间。
路过杜衡若时白石礼放缓了脚步,“自今日起,观中大小事全都交由谢寨主处理,无须向我汇报。”
杜衡若不明所以,但听闻白石礼语气郑重,前所未有,忙应道:“是。”
见杜衡若应下,白石礼点点头,直直走入正殿,绕过神像,迈过后门,穿过庭院和池塘,进入自己的卧房,盘腿歇在了蒲垫之上。
她闭着眼,昔日清明的灵台此刻全被混沌占据。
良久之后,她睁开眼,缓缓吐了一口气,眼中全无之前的迷茫。
在白石礼还是万华观一个小道士的时候就听说过土匪谢红叶的大名,但真正认识谢红叶是在她成为观中主持之后,那时候她的道观中收容了一个被通缉的犯人。
犯人的丈夫误食毒草,一命呜呼,犯人的婆家明知此事是意外所致,与犯人并无关系,却担忧他们重金聘来还未生育的新妇会再嫁他人,导致他们死去的儿子在地下孤苦伶仃,便一纸诉状,诬告犯人毒死丈夫。
县衙明知此事另有她情,却摁下不提,想从犯人身上勒索财物。
犯人家中贫寒,嫁人是为了给还未成婚的兄长换取换取聘礼,哪里有钱去贿赂别人?最终还是被下了死牢。后来已经被判死刑的她神奇地从大牢中逃了出来,一路跑到了白石礼的万华观,想要寻求庇护。
律法以为,入教之人都怀揣善心,有悔过之念。因此入教之人不再追溯过往,且免除一切责罚。
可惜的是,这是昔日的律法。
今日的律法也有这一条,但这一条早就如其它律法条例一样被撕成碎片丢掷于地面任人践踏,装着律法的柜架早就空空如也,路过的人对此习以为常。
面对着官兵的逼迫,白石礼无计可施。眼看着万华观也要被拖累的时候,谢红叶从天而降。
此时的谢红叶才三十来岁,年轻气盛,一脸桀骜,远没有如今的沉稳老道。她一出现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神仙遇见了难事,需要凡人来拯救,我这个凡人怎么能错过可以让神仙报恩的好事。”
谢红叶口口声声说是拯救神仙,可白石礼从她脸上看不出半分尊敬。
那时的白石礼的双眼还没有经过世事的浸淫,眼光也没有现在这么毒辣,只能眼看出谢红叶不是什么好惹的人物。
那犯人就被谢红叶接到了观音山上,入寨子当了土匪,不管结果如何,总归是保住了一条小命。
此时的白石礼和谢红叶也称不上多熟悉。
不久之后,那犯人觉得做土匪太不光明,又觉得谢红叶不准寨中人与男人往来的这条命令过于苛刻,便偷偷下山找到县衙,打算用寨主谢红叶给自己换一个无罪之身。
他们埋伏在谢红叶下山时的必经小道边,准备了弓箭,谢红叶察觉有异时已经晚了,她伤得很重,一路逃到了万华观,被白石礼照拂了半个月,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二人这才熟悉起来。
相处半个月,白石礼对谢红叶的性子熟悉了不少,知道了谢红叶的不少事情,这也影响了她对万华观的管理:
以往的道观以求神为主,此后的道观以收容那些一心想要逃离家中的女子为主。
谢红叶说得对,世上若有神,就不会有苦难。
若真有神,那这神只能是她们自己。
谢红叶的想法中还有另一种惊世骇俗的东西,白石礼当时没有勘悟,等她弄明白时,就发现自己早就在帮谢红叶做着准备——
她将自己从父亲那里偷学来的、传男不传女的医术教给了每个门徒。
尽管此时的谢红叶还没流露出这个倾向。
天边的星光暗了下去,鸡鸣声姗姗地唤出了鱼肚白,堆积在天边的薄云犹如一只展翅的鸿鹄,身负七彩霞光,仿佛下一刻就会降临人间,拯救世人于水火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