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假中流便,从兹发棹歌。
…………
姜淮答完就将卷子放到一边用镇纸压着。
不知怎么外面突然狂风大作,变天了。
四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就阴云密布。
姜淮赶紧将所有卷子拿到里面的号板用镇纸压着。
之后就听到隔壁一个书生高嚷道,“我的卷子!”
不一会儿,姜淮就看见一张卷子随着风从一个号房飘啊飘,吹啊吹,荡到空中。
“我的卷子,卷子!”书生继续高嚷。
之后姜淮就看见一名衙役就伸手去抓卷子。
可那风打着旋儿将那卷子卷起又落下。
卷子就像白蛾一样翩然来去。
那衙役多次伸手也没抓住。
姜淮的心也随着那卷子飘来飘去,替那卷子的主人担忧着。
如果捡不回来,所有的答题内容都要重写,相当于刚才白写一场。
之后,另外一名衙役发现了,那衙役个子比第一位高多了,他伸手就是一抓。
可卷子又飞走了。
之后他不知从哪儿拿了一个长瓢,类似粪瓢,一下将卷子给挥了回来。
随后取下来,给了那学子。
那学子连连起身感激,“谢谢官差大人!谢谢官差大人!”
之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异味。
终于快考完的时候,天又重新放晴。
姜淮也随着众人交了卷。
衙役们将收来的卷子用匣子封存好,交给了知府。
出了考场,姜正河依旧等在门口。
…………
之后就是第三天,第三场,考策论。
就是针对国家大事,或地方治理,时政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比如有
“如何应对蝗灾?”
“如何养民富民?”
需要逻辑清晰、识别分析问题,提出具体方法。
对于“如何养民富民?”这题,姜淮引用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五亩之宅》,提出“匹妇蚕之”“匹夫耕之”,男女分工协作,小农家庭经济模式。
五亩之宅,墙边种桑,妇女养蚕纺织,老人就能穿上衣物,再饲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按时令繁育,就有蛋和肉了。
男子负责耕作,以家人为本,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实现“黎民不饥不寒”共同责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