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佳因位份居,跪得离灵位颇近,恰好借着身前供桌的遮挡,哭到力竭时便悄悄换了干嚎,趁人不注意歇口气缓神。
与她并排的几位妃嫔和福晋们显然也心照不宣,彼此眼神都未曾交汇,却透着十足的默契,谁也不会点破旁人的疲惫,更不会在此刻计较细枝末节。这般心照不宣的光景,倒比前两次为皇后哭灵时少了几分紧绷,多了些许无声的松弛。
太皇太后丧仪之上,规矩森严,无人敢有半分逾矩。就连后宫中唯一身怀六甲的德妃,也始终敛声屏气地跪伏着,半点不妥的动静都不敢闹出。
董佳佳瞥见她因连日哭灵愈苍白的脸色,唇瓣紧抿着隐有难色,心中不禁暗生感慨,不愧是将来要登上太后之位的人,这份忍耐力着实过人,连自己也得佩服几分。
方才见德妃身子微微一晃,似有些支撑不住,董佳佳本想悄悄挪过去搭把手,卖个人情。怎奈两人之间隔着惠妃与宜妃,中间还隔着好几步的距离,终究是没法子靠近,只得作罢。
德妃这般窘迫,身旁的宜妃与荣妃并非毫无察觉。只是她们与德妃素来关系疏远,各自心中都揣着盘算,谁也不愿在此刻主动伸手相扶,只当未见般垂默立,任她独自强撑。
哭灵到了后三日,董佳佳见德妃已是面色惨白、身子摇摇欲坠,实在有些看不下去。她寻了个间隙,凑到荣妃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德妃这光景怕是快撑不住了,你若方便便照看一二。真要是出了什么差池惹得皇上心烦,咱们这些人恐也难免受牵连。”
荣妃听后沉吟片刻,终究是微微点了头。靠着荣妃暗中的几分照拂,或是趁人不注意递过一杯温水,或是借故让她稍作歇息。德妃才总算有惊无险地撑过了七日哭灵。
太皇太后的丧礼却并未就此落幕。康熙念及祖孙情深,执意要依汉礼为太皇太后守孝,欲服孝二十七个月。大臣们接连上奏劝谏,言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众人再三力争下,康熙才终于松口,改为“以一日代一月”,服孝二十七日方止。
转眼便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德妃这胎终究没能熬到足月,于正月九日诞下了二十三阿哥。经太医仔细诊视,说阿哥的身子还算康健,毕竟德妃哭灵时已怀胎八个多月,这二十三阿哥生下来好歹足了九个月的数,底子算不上差。
只是这新生儿的啼哭,并未驱散后宫中因太皇太后丧礼留下的沉郁。他的洗三礼与满月礼都因国丧余哀未散,没能大办,只得了康熙赐下的名字“胤祯”,便这般悄无声息地过去了,连一丝热闹的涟漪也未激起。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三月中旬。乾东所内忽传喜讯,大福晋已怀有一月有余的身孕。只是太皇太后薨逝的阴霾尚未散尽,这般喜事终究不便大肆张扬。但大福晋腹中所怀乃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孙,意义非凡,太后闻讯后仍立刻赐下得力嬷嬷,悉心照料其起居。
后宫众人皆知,皇上与惠妃对这一胎极为看重,早已暗中清退了大福晋身边诸多形迹可疑之人,故而无人敢轻易造次。就连向来与大阿哥不对付的储秀宫与毓庆宫,也都按捺住心思,未曾在暗中有任何试探之举。
然而后宫的平静并未延续到前朝。大福晋有孕的消息传开不过数日,便有汉臣上奏弹劾,直指大阿哥与大福晋在孝期内行房,实属有违孝道。此类言论迅酵,流言蜚语传到后宫,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大阿哥夫妻“不孝”的罪名。
对于这流言背后是谁在暗中推波助澜,后宫众人心中早已心知肚明,只是此事牵扯甚广,谁也不愿贸然卷入这是非漩涡。不过私下里,众人对大阿哥夫妇是否真的“违孝”仍议论不休,董佳佳也不例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董佳佳看得更为透彻,康熙虽一向高举“满汉一家亲”的国策大旗,但身为大清皇帝,终究要以满族的核心利益为根本。故而他的权衡取舍,总会不自觉地站在满人的立场考量,况且若是让汉臣借着“孝道”的名义难施压,这恰恰可能摸清到康熙的底线,以康熙的心思,断不会想不到这层厉害关系。
眼下这场关于大阿哥夫妇“违逆孝道”的风波,说到底终究要看康熙心中的天平如何倾斜。怀着这般清醒的认知,董佳佳索性沉下心来,作壁上观,静候事态展。
但局中人惠妃对此事始终未有明显表态,只是将大福晋的起居看管得愈严密。好在这般伤人的流言并未在宫中蔓延太久,便被皇贵妃出手强势打压下去。
前朝的风波却另有走向。面对汉臣的弹劾,康熙并未过多置评,只是顺着奏请的意思,不轻不重地训斥了大阿哥几句,随即罚他为太皇太后抄经祈福,直至大福晋腹中皇嗣平安落地方可结束。
这般处置落在汉臣眼中,自然明白了其中深意。他们本就无意深究所谓“孝道”,不过是借题挥,三藩之乱方平,正是想借此试探皇上对汉臣的真实态度。
至于奢求康熙舍弃大福晋腹中皇嗣,更是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毕竟那极有可能是皇上盼了许久的第一位皇孙。
如今见康熙明着责罚却暗地护持大阿哥的姿态,汉臣们已然明白,皇上对汉臣仍存戒心,并未全然信任。事已至此,再无转圜余地,众人只得按捺下心思,悻悻收声,再不敢就此事多置一词。
恰逢此时,蒙古那边竟燃起战火,康熙下旨令群臣即刻议论边事对策,前朝的注意力随之转移,此前关于大阿哥夫妇的风波也就此不了了之。
随着康熙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朝堂政务与漠北边患,后宫便愈难得见到圣驾踪影。本就因国丧而弥漫着沉郁之气的后宫,更添了几分清冷寂寥。
此时蒙古那边的乱局愈严峻。漠北喀尔喀部内部生乱,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两派嫌隙爆,兵戎相见,昔日的统一局面已然四分五裂。
随着战事迁延,双方渐渐陷入胶着。谁知到了四月中旬,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竟趁机东侵,让本就复杂的漠北战局陡生变数。准噶尔部显然早有预谋,攻势迅猛,仅用半个月便击溃了喀尔喀三部联军。走投无路的喀尔喀部众只得放弃家园,南下漠南,向清廷叩关求援。
经大臣们连日会商,康熙最终定下决策,为稳妥,清廷先收容南下的喀尔喀难民,稳住人心;同时命理藩院出面斡旋,尝试调停各部矛盾。这看似稳妥的两步棋,实则已为日后清廷对漠北局势的直接干预,悄然埋下了伏笔。
喜欢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请大家收藏:dududu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