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府的老夫人早已过世,她膝下共有三儿一女,萧应淮是老大。
萧二爷是江陵的知县,早些年便带领着妻儿前往江陵,有时一年能回来一两次,有时两年都不曾回来一次。
萧三爷如今在翰林院任侍读学士,而萧老太爷与萧老夫人的女儿早已嫁人,嫁人后便随着夫君到别的地方上任,这些年都不曾回过京城。
两人先后走到屋中,苏符跟随着萧君禾向屋中之人见礼。
她接过一旁丫鬟早就准备好的茶,率先来到萧老太爷跟前。
双手端着茶盏,恭敬递到萧老太爷跟前,“祖父,请用茶。
萧老太爷身上依旧一件白色衣袍,衣衫上没有一丝褶皱的痕迹,他有些苍老的手缓缓捋过自己发白的胡须,身上有着让人难以忽视的文人儒雅气质。
他并未一下便接过苏符递来的茶盏,而是捋着自己发白的胡须略微停顿一下,用他那深不可测的余光扫过苏符。
他很好奇,能让自己孙子看中且主动去求圣旨赐婚的女子,到底是有何特别之处?
苏符感受到了来自萧老太爷审视的目光,但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或紧张。
相反,她依旧保持方才敬茶的姿态,端庄沉稳的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萧老太爷的回应。
萧老太爷心里有些许诧异,他看人向来很准,能在他的眼神注视下还能做到不避不闪,不骄不躁的人,不多。
他眼神在苏符身上停留了片刻后,最终落在了她手中的茶盏上。他笑着伸出手接过了苏符递过来的茶盏,然后缓缓地喝了一口。
放下茶盏后他笑着点头,“好啊!我老头子也终于能喝上孙媳妇敬的茶了。”
他说着从身上掏出一本古籍递给苏符,“我老头子也没什么东西送你的,就送你一本前朝柳先生留下的古籍当做见面礼吧!”
苏符原本低垂的眉眼抬起,她不可置信的看向萧老太爷递过来的那本古籍。
这本古籍她知道,这可是前朝赫赫有名的柳先生所撰写的,古籍价值千金,他所写的有些古籍已经失传已久。
而眼前这本古籍正是柳先生的作品之一,这是许多读书人所求的,苏符还知晓苏哲也一直在寻找这本古籍,而如今萧老太爷竟就这样送给了自己?
苏符哪里敢接,她忙出声拒绝,“祖父,这礼物太过贵重,孙媳不能要。“
萧老太爷可不管苏符要不要,他既要给,那就得拿着,他将书籍往苏符怀里一塞。
“给你就拿着,这古籍如今对你来说或许没有用处,但将来可留给你的子女。”
屋中之人对萧老太爷拿出收藏许久的古籍给苏符的举动,皆面面相觑。
一旁的萧君禾道:“祖父给你,你就拿着吧!”
苏符手上拿着萧老太爷塞进她怀里的古籍,古籍书封泛黄,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气,让人一看便知这书有了些年头。
“谢谢祖父,孙媳一定会好好将这书珍藏好的。”
接下来便是给萧应淮敬茶,苏符接过丫鬟手中的茶盏,垂眸恭敬道:“父亲,请用茶。”
萧应淮虽然身为大将军,但是在家里的时候,他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让人感觉十分谦和。
与在战场上的杀伐果断、威严冷峻决然不同,他身上也没有了那种令人畏惧的杀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的气息。
萧应淮对苏符还是挺满意的,他并不像文人那般那么在乎门第,见苏符递过来的茶盏,他笑着接过喝了一口,而后递给苏符两张五百两的银票。
苏符笑着接下,心想这大将军还真是与别人不同,给的东西也这般实在,出手也阔绰!
接着苏符给永平长公主敬茶,“母亲,请用茶。”
永平长公主今日穿了一件流彩暗花云锦缎裙,她的头上插着一支金凤镂花长簪,让她看起来端庄大方中又多了几分华贵。
虽然永平长公主已快到了四十的年纪,但从她的脸上却看不出半点岁月的痕迹,她的皮肤细腻光滑,脸上没有丝毫皱纹。
她此时端坐着,明亮的眸子透着睿智。
她把玩着自己手腕上的镯子,仿佛并未听到苏符的话,永平长公主用余光扫过苏符,这般怠慢,她还能一如既往的平静,这倒是令永平长公主刮目相看。
又想到上回在礼部尚书府见到苏符遇事处置的态度,永平长公主心下对苏符改观几分,作为萧家的嫡长孙媳,就该如此!
过了半晌,她似是才反应过来,“方才我在想事情,一时分了神,没听到你说的话。”
苏符手上一轻,永平长公主接过她手中的茶盏。
永平长公主放下茶盏后道:“既已嫁入了将军府,那往后便好好侍奉夫君,莫要做出什么有损将军府的事情。我瞧着你娘家那些人个个都不是个省油的灯,你日后少同娘家联系。”
原以为苏符听了这话会生气出声反驳,可令她没想到的却是,苏符面色如常,神情并未有一丝不悦,“是,母亲,儿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