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飞伯劳歌
萧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
赏析:
一、诗歌概览
《东飞伯劳歌》是梁武帝萧衍根据民歌改作的一七言古诗,以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笔触描绘情感,在文学史上独具魅力。
二、逐句剖析
开篇兴象,奠定基调:“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以伯劳东飞、燕子西飞,两种鸟儿背道而驰,营造分离漂泊之感,暗喻人生聚散无常。引入黄姑(牵牛星)织女传说,为诗歌添浪漫神秘,也暗示女子对美好爱情向往,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聚焦佳人,尽显风姿:“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艳照里闾”,将目光转向邻家女孩,直接描绘其光彩照人,美丽声名远播邻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通过精致的环境描写,屋内明光洒落、帷幔飘香,衬托出女孩生活环境优雅,侧面展现其生活优渥与自身的美好气质。“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明确女孩年龄,突出其青春妙龄,“窈窕无双”“颜如玉”则强调她身材曼妙、容颜绝美。
暮春寄情,烘托愁绪:“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暮春时节,花朵随风飘落,以落花象征青春流逝,烘托女孩面对时光匆匆、无人陪伴的孤独与落寞,传达出淡淡的哀愁。
三、艺术特色
起兴之妙:起兴手法运用巧妙,借伯劳与燕子纷飞起兴,自然引出下文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使诗歌开篇即具感染力。黄姑织女传说的融入,增添文化底蕴与浪漫色彩,引读者联想。
衬托之巧: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与心境。精致居所与脂粉香气,不仅展现女孩外在美,也暗示其内心细腻情感。暮春落花景象衬托出她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语言之美: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既保留民歌质朴,又具文人诗作典雅。对女孩美貌与环境描写用词精准生动,“窈窕无双”“颜如玉”寥寥数语,女孩形象跃然纸上,给人深刻印象。
四、情感意蕴
诗歌表面描绘青春少女因时光流逝、爱情未得而产生的淡淡愁绪,实则反映出普通人对美好爱情与幸福生活的渴望。借女孩孤独处境,引人们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思考,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与深刻的人生启示。
……
解析: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解析: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东飞伯劳西飞燕”描绘伯劳向东飞,燕子向西飞,二者背道而驰,象征着世间人们常常无奈离散,如劳燕分飞。“黄姑织女时相见”中,黄姑即牵牛星,织女与牵牛星虽被银河阻隔,却仍有定期相见之时。以二者能相见,反衬人间生离之苦,为全诗定下了离散与期盼相见的基调,暗示诗中人物情感的波折。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艳照里闾。
-解析:诗人笔锋一转,引出对门居住的女子。“谁家”带有好奇与探寻意味,引读者兴趣。“开颜艳照里闾”,形容女子容光焕,艳丽的容貌照亮了整个里巷,一个“照”字,生动形象地突出女子美貌绝伦,光彩夺目,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让人瞬间对这位女子充满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