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总部接受的培训,只是一些基础知识,以前也从来没有实战过,能连续两次破获日谍案,靠的不是经验,而是自身的天赋!这次提前结束你的实习期,调你回到金陵,就是为了这件案子。”戴立严肃的说道。
“卑职愿意为处长为我们二处分忧,只是您也说了,卑职经验尚浅,总部人才济济,就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韩霖问道。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合理,二处经过不断的扩张,麾下将近两千人之多,其中必然有心思缜密、善于推敲的高手,面对二处的困境,如果集思广益还没有线索,那这个案件的难度就太大了。
“很可惜,到目前仍然没有什么发现,案卷的卷宗我带来了,你仔细看看,听了你刚才的汇报,我觉得继续沿用外勤组的方式侦破此案更好,如果把你们编入情报科,未免对你的行动有一些掣肘,不能把精力全都用到破案方面,也可能受到意外的干扰。”
“你和外勤组暂时不要回二处露面,外勤组这个临时编制不撤销,在金陵仍然以这个名义活动,驻地你自己找,经费我来审批,不管是人员还是装备,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戴立想了想说道。
第66章梳理内部关系
军政部军务司军事科的案件,是二处情报科侦办的,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外勤组应该编入情报科,但戴立听到外勤组在杭洲的工作,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情报科既然主导案件,对外勤组的活动就有一些影响。
一群新人承担着办案的主力,情报科的那些老资格特工,绝不会和他们齐心协力共同破案,论资排辈现象在二处同样严重。
他知道,二处这个负责军队和警察的特务机关出现,完全源自于蒋总裁的意愿,是金陵政府统治的重要辅助工具,哪怕是得罪了何英钦,也不会有太过严重的结果。
按照蒋总裁的说法,二处是因为尽忠职守才会出现失误,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因为得罪人就畏首畏尾的。
可是来自何英钦这个黄埔系大佬的针对,来自军政部的仇视,来自很多高级将领的排斥,对二处的未来会形成一层浓重的阴影,谁也无法忽视何英钦和麾下力量的强大。
始作俑者的情报科,唐综和一众特务们,面对现如今的恶劣局面,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韩霖和外勤组取得了突破,唐综一定会不顾脸面自己接手案件,这对韩霖和外勤组来说是不公平的。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作为老板处理事情,要做到相对的公平!为了大局考虑,外勤组可以给情报科擦屁股,破案之后,对外宣称的说法是情报科破了案,这是挽回二处的整体形象,可实际的破案功劳,一定是韩霖和外勤组的。
“卑职只有两个小请求,破案需要一处秘密的据点,需要配置一套审讯用的刑具。另外,我们外勤组目前的成员,有一部分人更愿意到行动科或者情报科工作,卑职不想和他们闹得不愉快,请老板让他们自愿提前回归总部,这对破案反倒是好事,希望您予以批准。”韩霖说道。
他的说法是事实,外勤组本来就是临时编制,是戴立为了培养新人,给出的一个代号,在这样的临时编制工作,说白了,没有什么前途可言,还是到总部的情报科或者行动科,甚至是别的科室更有发展。
可他真实的用意戴立绝对想不到,他要借此机会清理外勤组内部的隐患,培植自己在二处的势力,不能做到绝对服从自己意愿的组员,坚决不能留在外勤组。
暂时只有几个人没关系,只要自己能够体现出价值,总部陆续会添补越来越多的人手,还可以自己招募和发展,但外勤组的骨干必须和自己是一条心,这是底线。
外勤组不撤销,这是个绝佳的机遇,韩霖不愿意到洪公祠一号的总部机关工作,里面的人事关系太复杂!特务处的老特务们争权夺利,狗咬狗一嘴毛,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事情层出不穷,如果在总部,他就得站队,这样的环境他希望远远避开。
以他的资历,又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如果是在总部,即便是立了大功,最后能给他剩口汤就不错了,靠什么赢得戴立的青睐?
更为重要的是,想要参与未来的地下战争,他就得提前进行布局,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历史的走向,在总部反倒会束手束脚。
“可以,你的这两个请求我都批准了,总部给你钱,外勤组在金陵的驻地你自己找,金副股长会联系总务科,给你需要的刑具和装备。”
“人员的问题,作为外勤组的组长,这是你的职权范围,当初派你们到杭洲的时候,就说过回来后分到总部的各部门工作,谁愿意离开外勤组,你和金副股长商量好报给我就是了,我尽快让人事科处理。”
“他们跟着你在杭洲破了两起日谍案,也有了一些经验,行动科和情报科都缺少参与侦破日谍案,并且有实战经验的人,只是这样一来,你行动的时候会不会缺乏人手?”戴立问道。
外勤组以杭洲期间的方式继续进行破案工作,小组成员们未必都愿意,戴立也知道,里面有几个关系户,是复兴社和特务处老资格的亲属,到杭洲实习也是增添经验,随着外勤组的四个案件,他们也等于镀了镀金。
按照当初的说法,实习结束后外勤组这个临时编制就要打散,人员分到总部各个直属部门工作,眼下的做法等于截了人家的路,这确实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人家没有这样的意愿,工作起来就难免闹情绪,不怎么卖力,反倒会给侦破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阻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特务这个职业,更讲究的是配合默契,不能一味的拿着军令说事。
“办案没有问题,有七八个人就够了,情报工作的特性明显,人贵精不贵多,但这个案件处理完,外勤组就需要总部的支援了。”韩霖说道。
晚上十点多,曹建东和其余的十二个组员,才赶到了金陵的集合地点,从杭洲到沪市再到金陵,他们坐了十一个小时的火车,到旅社的时候,韩霖已经提前给他们开好了房间。
在自己的房间,他召集所有人开了个情况通报会。
“弟兄们,咱们开个小会!我已经向戴老板做了在杭洲实习期间的述职报告,戴老板高度评价了外勤组在杭洲的工作和成绩,给我们两个选择,一是成立金陵的外勤组,继续按照杭洲期间的方式锻炼,依然是临时编制。二是回到总部等候分配,人事科会根据我们的意愿,做工作方面的调整。”
“大家聚在一起是缘分,我是选择继续留在外勤组锻炼,你们自己考虑一个晚上,明天中午再告诉我。其实我们的杭洲期间的表现不错,如果到总部机关,也能得到很好的安置,有关系的,我建议大家明天早点活动活动。”
“事关自己的前途,这时候一定要敢于做决定,千万不能因为兄弟情谊抹不开面子,做出违心的选择,那样真的没必要,分开之后大家还是朋友。”韩霖笑着说道。
第67章金陵外勤组
听到韩霖的话,在场的十三个组员里面,立刻就有几个人显得神色迟疑,他们都是二处的关系户。
到杭洲实习之前,他们已经通过自己背后的关系,在总部的直属部门提前安排了岗位,二处总部的编制,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在杭洲实习期间,他们跟着韩霖侦办了四个案子,全都是有功人员,而且是极少数侦办日谍案大获全胜的案例,就凭借着实习期间的成绩,履历也格外的亮眼,这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对他们在总部的前途有极大帮助。
两个选择,他们自然不愿意继续留在还是临时编制的外勤组,临时编制,就意味着随时都会被撤销,压根没前途!想要发展,就得到情报科、行动科这样的核心部门,背后有人帮扶,升迁的速度快,熬几年资历,到下面的省站,最起码也是情报或者行动的头头,这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组长说得对,咱们弟兄在杭洲期间合作的不错,没路子的,就跟着组长继续在外勤组混资历,也许有可能将来外勤组能转为正式的编制,但更多是被打散后分到下面的省站。”
“实话实说,咱们被二处选中,也是要挣一份前程的,有关系就赶紧找,趁着杭洲期间的那点成绩还有余热,都不要有顾虑,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很正常的事。”曹建东笑着说道。
他猜到组长韩霖的话,还有别的意思,按照杭洲期间的成绩,戴老板怎么也得给个说法,立了功反倒继续做临时编制的活,明显说不过去,这个外勤组即便现在是临时编制,早晚也是正式编制。
“对啊,大家兄弟一场,谁如果在总部发展的好,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个帮助,关键时候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时候,抓住机会赶紧抢个位置最重要,二处的编制越来越大,好岗位可不多了。”沈明峰说道。
华夏的语言博大精深,一件事不同的说法,就有不一样的性质,沈明峰的这番话,等于给那些想走的人,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借口。
进总部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帮助弟兄们进步,或者是保弟兄们平安,这份快速应对能力,让韩霖对他有点刮目相看。
陆续有人离开了房间,但曹建东、周秉清、彭福海、许寅正、高睿安、岳迎丰和沈明峰,没有离开房间。
十三个人能够留下七个,不算少了,这个情况在韩霖的意料之中,他们本来就是在杭洲期间,向他靠拢最积极的,而且有个共同点,全都在二处没有什么关系背景。
“这次戴老板紧急把我们调回来,是因为一件非常急迫的日谍案,总部的情报科把案件办砸了,我们是来给他们擦屁股的。但这次案件如果办的让老板满意,外勤组的临时编制,临时两个字就能去掉,我仔细阅读了卷宗,说说最基本的案情。”韩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