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军少尉军衔一步跳到了陆军上尉军衔,这是很高的殊荣,等于连升两级,这五百块钱的奖金他没放在眼里,可军衔却是至关重要的。
特务处时期,没有少将这样的将官,连戴老板都不是,这时候他只有铨叙陆军中校军衔,想要在特务处出人头地,最起码也要进入校官的层次,将来才能自己管一摊子事。
“这是你和外勤组应得的,付出努力有了收获,就该享受胜利成果,还有没有什么要求?”卢文洲笑着问道。
“卑职和外勤组坚决服从站长的安排!考虑到这件案子的案犯死亡,处于线索中断的情况,想要从头梳理难度很大,可能需要大量的排查工作,这个人是从沪市来的,甚至还可能到沪市做一些调查。”
“卑职希望能在站外面单独设立一个据点,请您特批不用每天都来站里报到,这样方便我们行动!”韩霖说道。
“可以,具体的办公场所你自己找,租赁合同拿到站里来报销,准许你们外勤组在外面活动,等会我批给你一笔经费,买点办公的桌椅物品。韩霖,你和外勤组不必有太大的压力,案件到了现在的地步,侦破的难度太高,尽职尽责就好了。”卢文洲点点头说道。
外勤组本来就只是在杭洲站实习,没必要和站里的人和事牵扯的太深,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杭洲到沪市。
卢文洲心里清楚,韩霖提出要在站外面办公,与其说是破案的时候行动方便,还不如说是不想牵扯到杭洲站的人和事。
韩霖这样做其实对他有好处,有总部的人在身边,他做什么事多少有些不太方便。
但他可不知道,韩霖这是故意要弱化自己在杭洲站特工人员心目中的印象,将来是要到敌占区活动的,身份的隐蔽至关重要,以前的韩霖在杭洲站这两个月时间,已经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韩霖回到外勤组的办公室,金盛安也来了。
“冯明伟和两个严重失职的小组长,这次两罪并罚,被戴老板勒令枪毙,新的行动科长将会从总部派下来,杭洲站内部又要闹腾了,你提议在外面设置据点,倒是很明智。”金盛安说道。
戴老板果然是杀伐果断,直接就把少校军衔的冯明伟和两个上尉组长给枪毙了!“督察长,以后我们外勤组到沪市区实习的时候,卑职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是总部人员,实在没必要和地方省站牵涉的太深,新人也没有什么抗风险的能力,还请督察长多多在戴老板面前美言。”韩霖说道。
全面抗战爆发后,沪市也会随之沦陷,紧接着丁墨村和李市群这伙汉奸也将与汪伪政府,出现在历史的片段中。
最初的特工战,军统可是被特工总部给碾压的抬不起头来,想要在沪市沦陷以后进行情报活动,他就得有所变化。
军统沪一区被李市群端了老窝,导致军统在沪市的地下抵抗力量全线崩溃,自己要是和前期的沪市区联系太多,身份资料就会被特工总部得到,这是致命的威胁,他甚至不希望和当地的部门有直接联系。
现在开始操作还不算晚,全面抗战爆发需要三年时间,他在杭洲站出现的时间更短,外勤组又不怎么出任务,与别的部门接触很少,淡化印象不是不可能做到。
第14章锁定目标上
“经过这次抓捕日谍的行动,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外勤组没有当地省站的配合,你照样能把事情做好,何必非得通过省站来安排?戴老板会答应的,我甚至认为这样的办法更好。”
“外勤人员,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隐蔽自己,在杭洲站的后续实习期间,你要再接再厉,做出更多的成绩来,也让戴老板支持你的时候有底气,证明自己是最重要的。”金盛安并不感觉为难。
不能不说韩霖要独立办案,有开府建牙的野心,可没有这样的野心,那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前途,谁都想要当老大。
而且从自身职业的角度来说,韩霖的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做外勤工作的,隐蔽是保障自己安全的基础。
杭洲市电话局。
曹建东亮出警察局司法科侦探警察局的身份,顺利拿到了所有的通话记录,相关的人员被下了封口令,不允许把警察的行动泄露出去,两个话务员,也协助警察办案,她们每天都是做这项工作,很容易就根据警察提供的筛选条件,找到了几组杭洲打给沪市,沪市又打给杭洲,号码完全相同的两个号码。
火车站旅社据点。
“老大,符合打进打出号码相同条件的,两天内就是这十四个号码,我们已经把号码登记的个人和地址抄录下来,立刻就能开始排查。话务员告诉我们,沪市的电话,都是来自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曹建东说道。
不发达也有不发达的好处,电话一般人用不起,打电话的费用也不便宜,范围能够被缩小到外勤组可以排查的程度。
“先从这组号码开始调查,打出去的电话只有十几秒钟,打回来的电话也大致相同,通话时间太短,这就是问题!”
韩霖拿起抄录的通话记录,他首先看的是时间,然后指着一组号码说道。
“您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可能是我们寻找的目标,作为间谍,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完自己的意思,没必要浪费时间,是这样吧?”彭福海问道。
“按照逻辑来说是这样的,遇到这么紧急的事情,这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情况反馈给上面,尽快查清楚联系人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但任何事情都不要过早下结论,一切以事实来说话。”韩霖摇了摇头说道。
这种逆向推理的办法,本来就是努力的同时还得靠着运气,他哪敢把话说的言之凿凿。
杭洲福昌贸易公司。
“我知道了,马上就到老地方等着你。”
公司的老板徐志统,在办公室里一边抽烟一边打电话。
杭洲城没人知道他叫芝原平三郎,徐志统只是他的化名,掩饰身份是做茶叶的商人,真实身份是日本驻沪领事馆特高课的特务,也受到陆军特务机关的扶持,这家公司的运转,就来源于陆军提供的经费。
他常来没有在军队待过,现年三十五岁的他,出生于日本的广岛,但幼年在东北长大,长期混迹于北平和津城一带,比较熟悉各地的风土民情。
芝原平三郎不但交际能力强,而且有很强的语言天赋,除了日语外,能说一口流利的北平话,被特务机关吸收来到南方后,还学会说沪市和杭洲一带的语言,这就相当厉害了。
他在两年前被特高课派到杭洲潜伏,秘密发展内线搞间谍活动。
前几天得到内线的消息,金陵政府的秘密特务机关,居然发现了警备司令部的内线,在抓捕的时候,这个内线被当场击毙。
但这件事和芝原平三郎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和警备司令部内线的上线,属于一个情报组织,但是不在一条线,从来没有过任何的直接接触。
事情发生后,上司给他打了个电话,使用密语通知他,把他在保安处发展的重要内线,转移给前来杭洲接头的人。
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天下午两点他和这个人就该接头,可是在接头地点一直等到傍晚,联系人也没有出现。昨天上午,他再次到接头地点等待,依然没有出现。
他回到公司打电话通知了自己的上司,可上司查证后告诉他,说联系人是准点坐火车来的杭洲,失去联系的最大可能就是出了意外!还要求他启动自己的内线,赶紧把事情调查清楚,什么时候金陵政府的特务,也变得如此厉害了!芝原平三郎下楼后,叫了辆黄包车,来到了西湖岸边的一处茶楼,可是他并不知道,外勤组已经通过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方式,硬是锁定了他的身份,从身边经过的两辆自行车,还有跟着他的黄包车,全都是外勤组的特务。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老大,您可真是神机妙算一语中的,这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从他的举止就能判断出来,有九成的概率是我们找的目标。”曹建东躲在远处的墙角阴影中,语气有些兴奋的说道。
普通人坐车,哪有这么高的警惕性,戒备心理太重,肯定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