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到李大脚的娘,林母特地停下来,让李婶看她家的大胖孙子,
“你看看,老李家,有人就有财啊,俺家老二家的大宝,都长这么大了,李娇咋样?有娃了没?”
李婶看起来脸色不太好,讪讪地笑着,“哎呦,这娃真喜人,娇娇这段日子没来,到春节再来。”
李大脚嫁的那个男人,据说身体不太好,有甲肝,李娇嫁过去也一直没有孩子。
李婶这边仨闺女,没儿子,本来就在村里有些低人一等。
如今闺女嫁了西山,半年多了没有身孕,林岳峰这边不但生了俩小子,这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让李婶心里很不是滋味。
谢莹莹知道李婶对自己没好感,笑笑就过去了,省得自找没趣。
一家人拍了几张照片。林母就想着要回去,担心林翠自己在阁楼上。
谢莹莹好不容易出来到镇上遛一圈,不想这么快回去,于是和林岳峰说,“要不咱们中午在镇上吃完饭再回家,让咱娘先回去,照顾翠儿。”
林母听了儿子儿媳的话,犯了馋瘾,她也不想回去做饭吃,奈何家里还有小女儿。
看着林母那犹豫的神情,谢莹莹看出来她的心思,对她说,“娘,干脆就从镇上买点吃的回去,给林翠捎着行了,省得你回到家,再忙活着做饭。”
此言正中林母之意,林岳峰领着林母,去了一家鸡丝胡辣汤店,打了两份,又买了4个焦脆的大烧饼,两个甜的两个咸的。
林母喜滋滋地先回去了,林岳峰和谢莹莹两个人留下来吃饭。
两个娃已经开始慢慢追加辅食了,每天少量喂一点鸡蛋黄,水果也是少量喂一点苹果泥,香蕉泥。
说白了,就是用小钢勺子,沿着水果边沿儿,轻轻往下刮,刮一点放孩子嘴里,他们就吃得津津有味。
俩娃虽然不懂得吃,但是那鼻子可灵了,闻着饭香味儿,就想往桌子上爬,往饭碗上靠近。
谢莹莹生怕烫着他们,看着俩娃那馋样儿,笑坏了。
林岳峰作死,从胡辣汤碗里,用筷子蘸一点糖水,就要喂到林小宝嘴里。
“这汤这么辣,你想辣死他啊,”
谢莹莹气得打掉林岳峰的筷子,他就没有好心,一旦闲下来,就爱搞恶作剧。
林岳峰嘿嘿乐起来,把烧饼掰开,从里面挑了一点最柔软的芯儿,很小很小一块,放进林小宝嘴里给他解解馋。
林大宝看见了也要吃,谢莹莹学着林岳峰的样儿,同样揪了两小块,给指甲盖一样大,放进娃嘴里,让他尝尝。
“以后指定是两个小馋鬼,和你们爹一样!”
谢莹莹笑着说,吃过饭他们还想去那些童装店里转转,给俩娃买过年的新衣裳。
“阿峰,记得买碗,给娃用,”
谢莹莹忽然想起来,杨艳丽曾经给她说过,等孩子快要会吃饭的时候,要给他们买两只新碗。
“为啥?”谢莹莹有些不明白地问,老家乡下,经常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规矩。
“添人添碗啊,连这都不懂?”
杨艳丽摇摇头,这女儿,真是啥也不懂。
“哦,这样啊,那是肯定的,买买买,”
谢莹莹心说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
林岳峰:“这还不简单吗?一会儿去卖锅的那里问问,有没有好看的,小孩子用的碗。”
两个人进了店里,店老板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笑容可掬地迎了上来。
“老板,给俺俩娃,挑两只好看的碗,”
“好嘞,”那老板似乎认识林岳峰,看着他上下打量,看得林岳峰心里发毛。
“你咋这么看我?”
“你不是林家庄的那个阿峰吗?真是变好了哎,都说你发了财,”
店老板说着拿出来一摞蓝色花边的小碗,得给林岳峰看看。
男孩子一般都喜欢蓝色,做生意的人都知道。
“我是阿峰啊,我的名字这么响吗?”
林岳峰有些不置可否,撇撇嘴说。
说实在的,他现在可不喜欢被人家认出来了,当年他是这里的小混混,名声不太好,被人认出来,提起来那些糗事,就觉得臊得慌。
“你现在名字也很响,现在你是正面榜样,大家伙教育孩子,都拿你当例子,”
那老板继续笑着说,“你看看你,娶了这么贤惠好看的媳妇,又生了俩宝贝儿子,听说你还去丹城市买了房,你这就是俺们眼里的人生赢家。”
林岳峰听了心说我哪里买房了啊,只不过是丹阳市那边租了个铺子,交了个租金而已。
这话指定是小窦子显摆传出去的,这事儿,只要经过几个人的口头传播,几乎每个人都会添油加醋。
到最后,改的面目全非。
“总之,你现在是小孩子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以前提起你来,都骂孩子,不好好念书,以后就和林家庄的那个阿峰一样。”
“光是长得好看没啥用,人要勤劳能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