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人来人往,即便不一定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可大钱氏还是羞红了脸,赶紧将手抽回来,又做贼似的左右看了看。
她嗔怪道:“你说话就说话,大庭广众下的,拉什么手啊,羞不羞……论聪明,我肯定是不如相公的,我只不过是比相公更懂女人的心思罢了。”
说完,视线落在赵大郎那张要比同龄人粗糙苍老不少的脸颊上,大钱氏心疼得红了眼圈。
她的男人,本来应该有个大好前程的。
结果却因为那些所谓的叔伯亲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讨生活。
好好的一个读书人,硬是沦落到了去街头上摆摊卖字画维持生活。
赵大郎却没有这方面的遗憾,他笑着说道:“我的那些个叔伯,确实挺不是东西的,但是不瞒你说,我其实,还在心里面偷偷感谢过他们呢。”
“啊?”大钱氏惊讶,“他们那样欺负人,害你丢了大好前程,你做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样的事情要是落在她身上,别说感谢了,她活撕了对方的心思都有。
结果男人却……
大钱氏实在有些不能理解。
然后下一瞬,她就听见男人说:“如果当年不是他们的迫害,母亲也不会带着我们离开宁州城,跑去淮水县隐姓埋名的过生活,如果我们没去淮水县定居,我又怎么能遇见你呢?所以我才会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遇见你的机会。”
赵大郎觉得这是老天爷对他们夫妻二人的成全。
这样深情款款的情话,大概没有几个女子听了还能无动于衷的吧?
大钱氏也不例外。
她本就红晕未退的脸颊,此时在赵大郎一番情话的渲染才,又开起了满山红。
不过她心里面却在想:真要说千里姻缘一线,那老天爷牵的,也应该是她家小叔子和沈家女儿这根线吧?
毕竟,她跟赵大郎是通过媒人说亲结合的,平平淡淡没有波澜;
甚至就算没有赵大郎,换个男人嫁,她也会像现在这般,努力去做个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媳,称职的母亲。
小叔子和沈玉楼就不一样了,两人那才是真的天作姻缘。
就是不知道小叔子有没有拿下人家姑娘的芳心?
大钱氏将心里的这些话说给赵大郎听。
后者感慨道:“是啊,我听娘说过,老四会起意回来,就是因为当时沈玉楼被韩家的那位大小姐给针对上了,老四这才起了上进之心,想要挣一份功业在身,这样才有能力保护她不受人欺负。”
“老四还说,这次我们能这么顺利的夺回家产,玉楼也出了大力。”
“啊?还有这事?信上也没说啊。”
“那信是玉楼写的,她能在信上自己给自己表功?”
“……那你咋知道的?”
“老四不是给我寄过来一本书吗?那书里面还夹着封信,是老四写的,上面写了整个过程,我还没想起来跟你说这事呢。”
“……”
大钱氏半晌无语。
好一会儿她才问道:“老四特意写这些,是担心娘那边,不同意他和玉楼的事情吧?”
家产拿回来了,他们赵家就成了宁州城的大户人家。
小叔子在府衙也很重要,过完年后便要随军出征,等打完仗回来,少不得要封个一官半职。
而沈玉楼,说到底,也只是一个乡下姑娘,顶多是有些钱而已。
可他们赵家现在还缺钱吗?
比起娶一个小有薄产的乡下姑娘,婆婆应该更希望给小叔子娶一个官家小姐吧?
眼前浮现出沈玉楼单薄消瘦的身影,大钱氏忍不住为沈玉楼担心起来。
她看了眼不远处正喂自家小闺女吃包子的婆婆,忍不住为沈玉楼说起好话来。
“如果娘真有了这样的心思,到时候你可一定要站在老四和玉楼这一边。我跟你说,我其他本事没有,但是我觉得我看人的眼光还是挺准的,玉楼跟老四很般配,他们俩人在一起,肯定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另一边,赵家老宅。
沈玉楼望着怀里硬塞进来的包袱,再看看那对昂着头,当真像进自己家门一样的母女二人,她再一次被无语到了。
恰在这时,平安和他爹从里面出来,两人抬着一挂用竹竿挑起来的爆竹。
这是沈玉楼让准备的。
在她看来,赵母等人时隔多年重新归家,这是件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