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爷子看起来并不是很激动,我以为他不知道文物是什么,便跟他解释了一番,谁知老爷子很懂行,说:“我知道,我们西安,文物多,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些贩子下乡收老东西,村里人家,家里有个什么老物件,都被这些贩子,收的差不多了。以前不懂,给点钱都被收去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老东西值钱,但是吧,手里没货了。”
我道:“您这件东西,如果确认价值高,国家或者一些博物馆,是会出资回购的,肯定比卖给那些小贩强。”
老爷子说无所谓了,到了他这个年纪,钱不重要了,还说你要是喜欢,搬得动,就自己搬走。
我听了大惊,心说:这可大方过头了。
约摸是我的神情太过明显,老爷子就主动解释起来,我一听他说完原由,便也跟着一叹,心想:哀莫大于心死,若是如此,金钱对他们而言,到真无所谓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两人,一生抚养了三男两女,其中一个女儿生孩子死了,另外一个女儿病死了,三个儿子养活了。以前年轻力壮的时候,在村里养三个小子,还是很有面子的。
不过时代发展太快,诱惑太多,人心变的也太快。
三个小子渐渐长大,都出门打工去了,都开始觉得家里穷了。
家里帮不了他们什么,三人也争气,靠自己在城里头,成家立业,也不管老两口了,一年回来一次,后来干脆都不回来了。
按他们的说法,老年人要自力更生,等生了重病,不能动了,他们自然回来养老送终。
老爷子幡然醒悟,突然觉得人这一辈子挺没意思,活着,结婚、生子,养娃,最后只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收尸吗?
“后生,你不懂,我们就是想老了,有人来经常看看我们,聊聊天,一起吃吃饭,不是为了,快死的时候,有人给自己收尸,我觉得我这辈子白活了。你说这个东西值钱……值钱我也不留给他们,送给你我也不留给他们,以后我和老伴一死,这房子我就放把火烧了,我当自己,从来没在世上活过。”
说话间,老太太埋怨他:“还说这些干什么,老都老了,也不算白活,鸡蛋好吃,肉好吃。”
老爷子闻言,总算笑了笑,将这个沉重的话题绕过去,继续说起了石墩的事,我没想到,他这么一闲聊,竟然聊出了另一条线索。
第116章调查
话题说到石墩子,老爷子便讲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石墩子的来历,老爷子记的不太清了,只说是从土里刨出来。
长安城外,多的是各朝古墓,连着的秦岭山脉,更是大墓众多,早年间,曾经是盗掘份子疯狂活动之地。
近些年来,到是消停了,并非盗掘分子的素质提高,而是打击力度加强了。
此刻所在的这片大地,靠西是古都长安,靠东是秦岭山脉,绵延而去的荒野地貌下,实则埋葬着不少宝贝。
以前的农民,经常能从土里挖出老东西来。
现在不怎么能挖到了,一来是表面的呗挖的差不多了,二来是现在乡村里耕种的人少了,都进城,没那么多人翻地了。
老爷子父辈还在世时,早年间家里也是摆了不少从土里刨出的东西,多是一些土罐陶缸之类的,有些被拿来做腌菜缸,用着用着,就用坏了。
再到后来还剩下的,在八十年代左右,已经有大量小贩下乡收东西。那时候乡下人不懂,反正都被收走了,留下的不多。
现在这年头,乡下人也知道文物值钱,再从土路刨出些烂陶片一类的,就会收在家里,等人来收。
比如有个外号叫和尚的大胖子,专门做收羊生意的,会开着货车,到各村收村民要卖的鸡羊一类的东西。
他门路广,也顺带收些老东西,不过现在能挖出来的,大多是破烂货,值不得多少钱。
“和尚的眼力劲,看起来不如你这个后生,他以前收过我的羊,在我家里歇坐过,也没见他说这石墩子有多好。”
我听到此处,大为诧异,没想到只是一番闲聊,居然能聊到吞金和尚。
“阿爷,那和尚上次到您家,是什么时候?”
老爷子回忆着,说:“我和老伴这两年,年纪大,没养羊了,他很久没到我家坐,上次来是前年的事了。”
前年?这时间隔的未免久了些,
虽然如此,我还是继续打听道:“他上次来,只收羊吗?还是,顺带做了别的事?”事实上,那吞金和尚收羊,显然只是个掩护,他真正收的,恐怕不是羊。
秦岭大地,人文水土深厚,多朝在此建都,为中原龙脉所在之地,地下埋着无数宝藏。八十年代是最嚣张的时候,明目张胆的盗掘,现在则转入地下,像吞金和尚一样,弄了些别的事做掩护。
这其中,从踩点、联系人手、到冷货、出货、漂白,内部已经有一条盘根错节的链条,这些节点中的人,又可以互相转换身份。
比如吞金和尚,他以收羊货的村民身份做掩护,在秦岭大地流动,既可以踩点、又可以收货、冷货、出货,唯一不能做的,估计就是漂白了。
漂白是所有环节中,最需要势力和实力去做的。
出土的热货,有容易漂的,这些容易漂的,多不是什么高价值物品,一般的商贩就能做到,但一些俗称的‘杀头货’,就需要大势力出手。
比如,在金陵城里,渡云阁就有把‘杀头货’漂干净的实力,这也是考古院等机构所不能忍的。当然,这种事儿,洛家也能干,但咱家老洛同志,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虽然肚子里坏水多了些,但坏水全用我身上了,没出去霍霍民众,违法乱纪,实在是诸多商业人士的道德楷模。
我问完,老爷子回忆着,说:“记不清了,他进了村,各家都会去问,有没有卖羊买鸡,他在别人家干了些什么,我们可不说不好……后生,你对和尚很感兴趣?你是想……?”
“老爷子,不瞒您说,我是做考古工作的,像和尚这种到处走动,熟知民间文物分部的人,我们其实很看重,也想跟他们打打交道,可以问出一些关于民间文物保护的情况。”我不知道老爷子对和尚的态度如何,是回护还是冷淡,因此没敢直说要逮人。
万一人家以前卖羊,跟和尚有交情,一听我说要抓人,还能跟我说真话吗?
果然,老爷子听完很高兴,将和尚夸了一顿,说和尚收东西还是很地道的,有时候进村忙活完,会在民户家里吃饭,很是豪气爽快,不扭捏,还会帮着搭手干活,是个利索的人。
“……原来后生是给国家办事的人啊,还是做文化工作的,不得了。”老一辈人对这方面很看重,顿时又对我另眼相看了。
教师、医生、公务员,老人们最喜欢这个。
我笑了笑回道:“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与其说是为国家办事,不如说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光荣。”
老爷子笑容满面,跟我唠的更欢了,说和尚人品端正,肯定会配合政府工作,只可惜他不知道和尚的联系方式,末了说村里其余人有,问我要不要去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