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缓步上前,朗声奏报:“启禀大王,日前赵国传来捷报,我军征伐赵国势如破竹。”
桓漪统帅大军攻入赵地,魏无忌欲援赵反被击败,十万大军扼守边境,魏国不敢轻举妄动。
王翦率十万精锐挺进赵境,连克城池,除代地外,赵国大部疆域已被我军占领。
依此形势,除代地外的赵国领土,最迟半年即可全部收复。
然而,代地由李牧率数十万赵军据守,王翦与桓漪虽稳步推进,但赵军溃卒与官员多逃往代地。
这对大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王绾呈报近期战况,皆为捷报,令人振奋。
李思挺身直言:“赵国溃兵涌入代郡,凭李牧之能,必能整顿兵力与我军相抗。
代地平坦开阔,骑兵可充分发挥优势,而李牧所率多为精锐铁骑,赵国骑兵一向灵活迅猛,世人皆知。
若他以代郡为根基,即便除掉李牧,我军也将付出沉重代价。
望陛下重新审视策略,另谋良策。”
尉缭附和道:“王翦、桓漪两位将军逼近赵国后,赵迟将军若能坚守邯郸,廉颇便不足为虑。
在我军重重包围下,廉颇必败无疑。
如今,我军的当务之急唯有李牧。”
祖龙听罢群臣之言,微微点头,不再多言。
他心中清楚局势,但明白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妥善解决李牧这个最大障碍。
赵国的胡服骑射之术,在代郡将成为秦军的强大对手。
“李牧之事先放下。”
祖龙说道,“寡人现在最关心的是邯郸局势。”
“王翦已抵达邯郸,赵迟是否有增援?廉颇是否已被我军包围?”
祖龙语气沉重,直指赵国战事核心。
“请陛下放心。”
尉缭信心十足,“赵迟将军智勇双全,必定守得住邯郸,绝不会让廉颇得逞。”
“寡人也深信不疑。”
“然而,自王翦入赵已过十余日,按理说邯郸战况早该传来,为何至今毫无消息?”
祖龙声音低沉,隐含忧虑。
显然,他对邯郸战局格外挂念。
这不仅关系到灭赵全局成败,更因为赵迟身处其中。
一旦城池失守,赵迟的安全将岌岌可危。
千金易得,良将难求。
赵迟多次为秦建功立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祖龙都不愿他受到丝毫损伤。
况且,赵迟对祖龙极为信赖,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他赌定祖龙会全力灭赵。
若邯郸陷落而援军未能及时赶到,赵迟必然感到极度失望。
祖龙深知这一点,并珍惜这份信任。
他期望灭赵之后,能够亲自迎接这位屡建功勋的将领。
殿堂内一时安静无声。
多年来,赵迟屡创佳绩,众人早已视他为常胜将军。
尽管战略重心转向对付李牧,但对邯郸这一险关却有所忽视——赵迟正面对廉颇统领数十万大军的猛攻。
就在气氛紧张之时,突然传来急报:
“报!”
“启奏陛下!”
秦始皇:“赵迟,寡人承你的情。”